“只要江東一舉攻克長安,其軍心必然渙散。”
周瑜袖袍鼓蕩,說出了一個大膽的戰略。
奪取長安,再扼守潼關阻擋曹軍。
那么江東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地席卷三輔之地,以及河西。
聯軍沒有糧草、物資,江東不需強勢地決戰,便能將他們拖垮。
“都督妙計啊,魏某愿為先鋒,克定長安!”魏延振奮道。
眾將議論紛紛,蠢蠢欲動。
唯有魯肅板著一張臉,拱手進諫道:
“如此背盟,甚為不妥。”
“涼州刺史韋康、荊州刺史胡修投降,正是主公大修信義之時。”
“怎么能因小失大?”
孫權進攻冀縣,韋康投降。
后來周瑜進攻南陽,又順利地勸降曹操所設荊州刺史胡修。
兩大刺史投奔,壯大了江東的聲勢。
這時候背盟,孫權經營起來的形象,會瞬間崩塌。
“劉備損兵折將,未必有能力進取河東。”
“我要是他,肯定先返回長安休整一段時間。”
“我軍這時候進攻長安,很容易偷雞不成蝕把米。”
“還是進攻河西吧,韓遂一死,金城郡、武威郡等地都亂套了。”
“我軍出兵雖然不義,但不至于背盟。”
孫權可沒有在盟約中規定,河西屬于劉備。
他借道武關時,當然不可能進攻河西得罪劉備。
如今南陽已經拿下,孫權奪取河西沒什么顧忌。
“至尊威武!”眾將異口同聲道。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