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停戰,占據關中的劉備,陷入夾擊之勢中。
他緊繃著神經,在兩強爭霸的環境下厲兵秣馬。
劉備無時無刻不想著匡扶漢室,從未考慮過投降。
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他始終將自己擺在“織席販履”的位置上,獲得如今的地位已是天降的殊榮。
磨難對于這等人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啟稟主公,孫權來信,希望讓主公到建業一趟。”
糜竺拱手施禮,將書信捧上。
他的話,立即引來諸葛亮和法正的警覺。
眾人湊過來,圍在劉備的身邊,靜靜地等待劉備看完信件。
劉備跪坐著,重重地一拍雙膝道:
“孫權聲稱,要和我進行聯姻。”
“順便到建業走一趟,和他共謀大事。”
諸葛亮心思縝密,脫口而出道:
“這一定是江東的奸計,此楚懷王會盟于武關也!”
法正目光如炬,看罷書信淡然道:
“孔明此言差矣,孫權還集結了治下的各州刺史,共赴盛宴。”
“他怎么可能為了主公一人,而毀了自己的稱王盛宴呢?”
“孫權非劉氏而稱王,他擔心天下人會站出來反對他。”
“這時候有主公的支持,將壯大其聲威。能夠為江東壓陣的,天下也就只有主公一人了!”
劉備看似在閉目養神,實則任由思緒翻涌著。
好半晌他才睜開眼睛,緩緩道:
“此前我等暗中推波助瀾,已為孫權營造出稱王之勢。”
“兼之張昭聯合群臣,向孫權進言稱王,他很可能已經心動。”
“孫權要是想對我動手,必是暗中進行,怎么可能鬧得人盡皆知。”
“此行建業,將是風險和機遇并存。”
法正深以為然,沉聲道:
“自古以來,能建功立業、出人頭地者已經少數。”
“而像孫權這樣年紀輕輕,便能成就霸業者,更是麟角鳳毛一般的存在。”
“其功績已遠邁父兄,志驕氣滿已是常態。”
“主公此行,不會遇到任何危險。孫權不可能當著天下英雄的面,對主公不利。”
諸葛亮當然清楚,只是難免有些擔憂:
“孫權未必會加害皇叔,他很可能用各種各樣的理由,將皇叔囚禁起來。”
“如今長安城已是暗流涌動,沒有皇叔坐鎮,必然人心潰散。”
法正望向諸葛亮,語氣帶著不滿道:
“既然孔明這么清醒,那么說說看主公該如何拒絕孫權的聯姻邀約。”
“只要你能做出一個合理的安排,主公自然不用去建業。”
“以孫權的小人行徑,主公連他的稱王盛宴都不去,聯姻肯定成不了。”
“聯姻成不了也就罷了,孫權還有了攻打長安的口實。”
“江東舉兵來伐,難不成孔明向曹軍求援嗎?”
法正一連串的喝令下來,諸葛亮的身軀僵在原地。
劉備去建業,還有可能獲得機遇。留在長安,剩下的都是兇險。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然我已經決定向江東稱藩,就應該有從屬的覺悟。”
“孫權讓我去建業,我便光明磊落地去。”
“即使為楚懷王,也能在史書上為孫權留下惡臭的一筆。”
“不失匡扶漢室之志也。”
“我意已決,孔明不必再勸。有元直在江東,若有危險他一定會向我示警。”
劉備擲地金聲,帶著不容置疑的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