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至尊,建業來信。”
周泰快步走過來,將書信遞給孫權。
孫權打開一看,竟是劉備申請返回長安的信件。
劉備要進攻河東,和江東形成東西夾擊之勢,讓曹操疲于奔命。
“告訴劉備,讓諸葛亮采取行動即可,他沒有必要回去。”
“他要是不顧勸阻,執意返回長安,那就是蓄意破壞兩家盟約。”
“只要諸葛亮的行動能成功,我立馬放他回去,還會答應他的借兵請求。”
“就這么明確地告訴他,免得他不識好歹。”
孫權態度堅決,帶著不容置疑的霸道。
先給劉備畫一個大餅,不管事成與敗,孫權都能從容地處置。
“遵命。”周泰立即命人回信。
孫權則將注意力,集中在石亭的戰場中。
他渴望奪得江淮,比任何人都迫切。
豫州、徐州雖然能發揮出騎兵的絕對優勢,相對地也說明一件事。
兩州無險可守。
只要此戰成功削弱曹軍的有生力量,那么孫權便有底氣和曹操在中原打消耗戰、攻堅戰。
毫不夸張地說,攻守將異形。
周瑜氣質從容,來回踱步分析局勢道:
“江東能截擊魏軍的地方不多,其中石亭和夾石地勢最適宜。”
“魏軍司馬懿提前部署石亭,我軍很難取得戰果。”
“所以石亭之戰,我軍只需要虛晃一槍,麻痹魏軍。”
眾將屏息凝神,全神貫注地望著周瑜。
周瑜停頓稍頃,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接著道:
“至尊已提前派遣董襲直奔夾石而去,截擊魏軍。”
“所以我軍盡量拖延魏軍于石亭,為董襲爭取時間。”
魏軍從石亭撤退,有兩條路最為合適。
一條是夾石,另外一條是掛車。
此兩道皆險厄,只需以萬兵柴路,則魏眾可盡擒。
孫權沒有提前布置夾石道,就是擔心曹操走掛車逃竄。
江東兵分兩路伏擊,又無疑會分散兵力。
要知道魏軍還有十萬之眾,濡須塢外還有張遼的幾萬人馬,有可能增援。
孫權不可能分散自己的兵力,和曹操旗鼓相當一戰。
江東的甲士數量,拍馬都趕不上魏軍。
孫權唯有以人數上的優勢,給予曹操一擊重創。
周瑜代為部署戰略,陸遜、全琮、朱桓成為江東新銳的代表。
孫權把能征善戰的將軍,都部署到了地方堅守。
程普、黃蓋、韓當、潘璋、蔣欽、魏延、呂蒙等人都不在。
陸遜、全琮、朱桓等領了軍命,立即向司馬懿設置的臨時營地進攻。
江東軍攻勢兇猛、澎湃,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逼得曹操不得不向司馬懿增兵,好保障輜重兵通過石亭,先行向后方撤退。
江東的攻勢一連三天,都十分地緊湊,根本沒給魏軍喘息的機會。
司馬懿成功堅守到第四天,留下疑兵后趁著夜色撤退。
江東窮追不舍,結果先鋒部隊遭受曹操的伏擊。
司馬懿配合曹操誘敵,一舉殺潰江東先鋒兵馬。
孫權舉眾再追,死死地咬住魏軍。
雙方爆發沖突,大大小小十余戰。
全琮和朱桓都灰頭土臉,深刻地意識到魏軍的強大。
反倒是陸遜見招拆招,逐漸展露鋒芒。
曹操幾次伏擊,都被陸遜覺察,提前布陣反制。
孫權準備了大量的扎馬釘,專門對付強大的魏軍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