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拿下合肥,沒有繼續進攻。
長期的重兵作戰,讓江東百姓苦不堪言。
張遼、樂進退守壽春,江淮的門戶遲早會為孫權開放。
他任命陸遜為右都督,孫韶為左都督,屯兵鎮守合肥。
周瑜返回益州,處理地方政務,順便關注呂蒙的行動。
孫權自己則返回建業,爭取將劉備之死的影響降到最低。
攘外必先安內,江東的政局需要平穩地過渡。
這時候對北方用兵,并不是最佳的時機。
劉備之死的影響,在江東或許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最讓孫權擔心的,還是關中的戰局。
如果呂蒙不能拿下長安,偷雞不成蝕把米。
孫權需要承擔巨大的壓力,不只是“背盟”這么簡單。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只要打贏了自然沒什么好說的。
就怕“背盟”還打輸了,事態就嚴重了。
倘若孫權又被耽擱在江淮,無疑會雪上加霜。
所以綜合考慮,他不得不回建業坐鎮。
孫權勒令周瑜返回駐地,也有為呂蒙戰事不利擦屁股的意思。
凡事,需要未雨綢繆。
孫權已經給過劉備好幾次機會,只是這家伙野心勃勃,根本不領情。
目前是儀、呂壹還在封鎖劉備之死的消息,可這根本不是什么長久之計。
孫權返回建業,也就成為迫在眉睫之事。
江淮魏軍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張遼也將合肥之敗的消息傳回鄴城,向曹操請罪。
曹操實在沒想到,張遼、樂進會敗得這么快,援軍根本趕不上。
他也曾考慮過,直接在合肥囤積十幾萬人馬防御。
可如此一來,十幾萬人馬過冬所需的物資,無疑會壓垮后勤的補給。
江表百姓疲憊不堪,中原百姓比他們更累更慘。
戰爭能停止一年,他們簡直就是燒高香了。
而戰爭停止期間,不代表勞役也能得到休息。
只要駐軍在,勞役就需要持續地奔波。
各種因素加起來,以至于合肥淪陷。
張遼堅守半年以上,已經相當了不起。
曹操要是降罪下去,反而會讓將士們心生不滿。
他最關注的,還是孫權采取的行動,讓其心生疑惑。
“孫權沒有乘勝進攻,這是為何?”
按理說拿下合肥以后,孫權勢必會趁著魏軍虛弱侵吞江淮。
可他沒有這么做,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
曹操居于鄴城,距離江淮戰場,還是有一點偏遠了。
他要是搞不清楚狀況,容易寢食難安。
曹操欲南下江淮,穩住邊境的局勢。
參軍傅干站出來,義正辭嚴道:
“治天下之大具有二,文與武也?!?
“用武則先威,用文則先德,威德足以相濟,則具備了王道的條件?!?
“愚以為可且按甲寢兵,息軍養士?!?
“然后漸興學校,勸導所有人心向善良和忠義的品性。”
“修文以濟天下,則普天之下無人不思歸順?!?
“今舉十萬之眾,頓之長江之濱,若賊負固深藏,則武騎千群不能逞其能?!?
“即使軍威浩蕩讓人恐懼,也不能讓他們臣服?!?
“不如全威養德,以道制勝?!?
如果曹操處于全盛時期,當然不會聽從傅干讀書人的鬼話。
如今時局不同了,孫權具備了和北方決戰的實力。
曹操貿然出戰,只會讓中原疲憊不堪。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