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風波平息,南北罷兵休戰。
百姓終于獲得喘息的機會,孫權和曹操都在積極地與民更始。
時間一晃來到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和眾多英雄豪杰一樣,劉備的事跡漸漸成為過眼煙云。
潘璋成功開拓珠崖郡、儋耳郡,收復海南。
廣州拓展為六郡,分別為蒼梧郡、合浦郡、郁林郡、南海郡,還有新開拓的兩郡。
囊括現今的廣西、廣東、海南,地域相當廣袤。
孫權集結廣州、交州的力量,繼續向金陳國擴張。
金陳國也叫金鄰國,曾是扶南的宿敵,兩國長年征戰不休。
其疆域大概位于在今泰國西南部,人口十幾萬戶,信仰佛教。
江東的復客制,需要人口作為支撐。
一些雜牌部落,已經無法滿足益州、涼州、關中的耕種了。
拿下金陳國,江東能獲得更多的佃戶和番兵。
此戰孫權以蔣欽為右都督,潘璋為左都督,統兵八萬。
徐庶為軍師,負責出謀劃策。
廣州刺史呂岱、交州刺史蔣琬,保障后勤運輸。
交州距離中原實在太遠了,很難增援到中原的戰場。
廣州有靈渠轉運,還能增援一點物資。
孫權安排兩州出戰,并不會影響中原的大局。
在獲得關中,以及發展十幾萬零散的佃客后。
孫權治下的人口,漸漸逼近一千萬,兵力維持在五十萬人以下。
為緩解百姓的壓力,以及徹底泯滅劉備之死的影響。
孫權宣布,將自耕農的賦稅降低到十稅二,屯田佃客仍舊為十稅五。
這無疑會讓財政收入驟減,一般情況下很難養得起這么多軍隊和官吏。
孫權這么做,除了緩解底層百姓的壓力,獲得他們的支持。
最重要的一點是,逼迫地方官府,重振絲綢之路。
如今河西走廊,已經屬于孫權治下。
南方絲綢之路,根本無法滿足孫權的野心。
河西走廊——西域的絲綢之路,必須狠狠地開拓出來。
經過一年時間的探索,西域諸國的道路已經通暢。
這筆錢,孫權不打算讓給商賈或者世家、豪紳,而是讓州府組織參與進來。
如果貿易的權力下放到郡縣,容易滋生腐敗,很難監管得過來。
孫權要獨自掌控集權中央,效率明顯會降低,缺乏競爭意識。
所以他將貿易的權限,下放到州。
即使出了問題,孫權也能進行糾正。
州府將組織官商,走絲綢之路向西方貿易。
各州的特產,都能夠利用起來創造利益。
尤其是益州的蜀錦,將會暢銷海內外。
這一部分收入,作為孫權減稅的彌補,足夠支撐官府的運轉。
絲綢之路的貿易,官府一般取八成的利潤,剩下的一成留給商賈。
而最后的一成,作為本州的合法獎勵,賞賜給刺史、郡守、縣令三個級別的官員。
孫權不會阻止官員們發財,只要這股“財”在他的監管和掌控之下即可。
諸侯富有四海,追隨諸侯的功臣們,有資格過上富庶的生活。
孫權從不會要求官吏節儉,他強調的是不能鋪張浪費。
官吏的消費,能促進經濟的發展。
如果百姓織造出來的絲綢,沒有人購買、穿戴。
那才是人間的災難。
普通百姓能娶妻生子,過上安安穩穩的生活,就已經足夠滿足了。
官吏們享受享受,也是人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