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亂離,神州鼎沸,英雄和百姓流離失所。”
“生不能返歸故里,乃天命也。”
“今皇叔劉備殞命于江東,懇請吳君憐憫,準許老夫帶他回鄉。”
劉曄言辭懇切,畢恭畢敬。
絕口不提劉備遭遇刺殺,以及其墓地在江東的遭遇。
“劉備殺我父兄,我恨不得將他碎尸萬段。”
“如今他有一個墓地安身,已是至尊憐憫。”
“閣下還敢向至尊提要求,不覺得自己失禮嗎?”
劉闡義憤填膺,向劉曄發難。
面對這樣棘手的問題,劉曄老謀深算,不緊不慢地質問道:
“你一個殺人兇手,在吳君面前咆哮,難道不更失禮嗎?”
他避重就輕,不談劉備和劉璋之間的恩怨。
劉闡殺了人,那就是殺人兇手。
“你——”劉闡羞愧難當,一時間竟然語塞。
孫權要是站出來袒護劉闡,還不知道劉曄會如何地添油加醋呢。
但他沒有畏懼,而是毅然糾正道: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更何況是父兄大仇。”
“足下身為曹魏使者,不提往日恩怨,便站出來指責劉闡。”
“這和耍流氓有什么區別?”
劉曄沒有繼續站出來爭辯,而是捏著鼻子認了。
他和劉闡計較,是為了維持魏國的威嚴。
孫權站出來以后,他進行妥協也不丟人,畢竟是為了完成魏王交代的任務。
劉曄施禮致歉,從容道:
“當年吳先君戰死襄陽城下,劉表寬容地禮送靈柩出境,成就中原的一段佳話。”
“外臣以為,吳君也有同樣的氣概和胸襟。”
“皇叔的靈柩向北,吳君的美名也會廣為流傳。”
劉闡怒目圓睜,此刻卻不敢繼續搭話,生怕引火焚身。
孫權坦蕩地笑了笑,直言不諱道:
“劉荊州之所以能留下一段佳話,是因為我親自前去迎回父親的靈柩。”
“今天我把劉備的靈柩交給你,來日劉封又來問我要。”
“你說說看,我應該怎么交代!”
劉曄僵在當場,好半晌才道:
“皇叔能安葬故里,劉封身為養子怎么可能拒絕。”
孫權搖了搖頭,嚴詞拒絕道:
“就算劉封來不了,關羽、張飛總應該來一人。”
“他們要是都不來,說明劉備回不回北方,也沒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我懷疑曹操很可能有什么不為人知的陰謀,在暗算江東。”
劉曄根本沒想到,就這一點小事,還能被拒絕。
江東之主一點都不好相與,更不在乎什么名聲。
不過作為老狐貍,劉曄沒有打退堂鼓。
孫權越是刁難,說明越是可以談判,只是需要多付出一點籌碼罷了。
劉曄沒有拐彎抹角,沉聲道:
“迎接皇叔回涿郡,是魏王親口交代的事。”
“吳君有什么要求,盡管提出來,凡事都可以商量。”
孫權想了想,一點都不客氣:
“壽春如何?我只要一座壽春城,想必魏王應該會爽快地答應。”
劉曄聞言,差一點當場吐血,孫權還真的敢提啊!
孫權看到劉曄難看的表情,勉為其難道:
“實在不行,我也不強求,讓關羽張飛來即可。”
劉曄只好寫信,向曹操匯報情況,他實在做不了主。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