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武元年,南北對峙格局尚存。
吳國雄踞神州,欲展宏圖霸業。
朝堂之上,孫權目光如炬,掃視群臣。
隨后,他鄭重宣布新的任命:
“公瑾之才,天下皆知。他追隨大兄,開創吳國基業,功勛卓著。”
“今任命周瑜為右大司馬,中護軍。”
“望公瑾繼續為吳國之安定,百姓之福祉,鞠躬盡瘁。”
周瑜身披戰甲,英姿颯爽,上前一步,拱手領命,眼中滿是堅定與忠誠。
“呂蒙,呂子明有勇有謀,戰功赫赫。任命呂蒙為左大司馬,左護軍。”
呂蒙聞言激動不已,抱拳施禮大聲道:
“臣必不負陛下厚望。”
接著,孫權又看向陸遜:
“伯言沉穩機智,連連敗魏。”
“朕今任命你為上大將軍,右護軍。”
陸遜謙遜而出,恭敬行禮道:
“臣當竭盡全力,保吳國安寧。”
大司馬的官職,要在大將軍之上,屬于上公。
基本上都是尊職,沒什么實權。
中護軍、左護軍、右護軍,才是吳國軍中的實權派。
周瑜、呂蒙、陸遜三人,各領其職,齊心協力為吳國結束亂世的大業拼搏。
孫權端坐在龍榻之上,眼神中透露出威嚴與睿智:
“今任命張昭為大司徒,內閣首輔。”
“魯肅為太尉,內閣元老。”
“顧雍為司空,內閣元老。”
孫權朗朗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
張昭、魯肅、顧雍聞聲,緩緩出列,跪地叩首,神色莊重。
大司徒位高卻無實權,屬于上公,位在三公九卿之上。
太尉、司空也沒有實權,屬于三公。
隨后,孫權又慷慨地道:
“此次,群臣皆有功勞,當予以賞賜、晉升。”
此言一出,群臣皆面露喜色。
一時間,朝堂之上氣氛熱烈,封侯者數不勝數。
那些平日里為東吳兢兢業業的臣子們,此刻都感受到了孫權的恩寵與重視。
賞賜完畢,孫權掃視群臣,語重心長地道:
“吳國之昌盛,離不開諸位之努力。”
“望諸君今后繼續勤勉奉公,為吳國之大業貢獻一切。”
群臣齊聲應道:“臣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厚望。”
隨著這次任命與賞賜,吳國上下一片歡騰。
張昭以其德高望重之姿,穩定著朝堂的秩序。
而那些得到晉升與封侯的臣子們,更是士氣大振,紛紛表示要為吳國的繁榮富強而拼搏奮斗。
在孫權的領導下,建業仿佛一艘巨輪,在這風云變幻的亂世中,破浪前行。
呂蒙、陸遜等人身兼要職,他們參加完冊封大典后,立即返回駐地。
此時,一則消息傳來,大月氏王波調遣使奉獻。
大月氏國,也就是貴霜王國,是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
孫權會見大月氏國使者后,慷慨地任命波調為“親吳大月氏王”。
大月氏的使者滿心歡喜地帶著這個消息返回,從此吳國與大月氏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雙方在貿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頻繁,為絲綢之路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發展。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