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坐在桌案前,正專注地處理著案牘。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緊接著邯鄲大捷的戰(zhàn)報被呈遞到面前。
朱然滿臉喜色,連忙拱手道:
“恭喜陛下!我軍在邯鄲取得大勝,此乃陛下之威,吳國之幸。”
孫權的神色卻顯得無奈,他微微搖頭道:
“何喜之有?孟起都戰(zhàn)死了。”
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惋惜和傷感,馬超雖然干了很多混賬事,但不失為天下猛將。
呂蒙上前一步,道:
“馬孟起能戰(zhàn)死,是他的歸宿,也是最好的結局。”
“他為陛下的大業(yè)而戰(zhàn),死得其所。”
孫權微微皺眉,道:“不錯,可折損的三成的兵馬,又怎么算?”
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對損失的痛心,戰(zhàn)報上的的數(shù)字,都是士卒的性命。
朱然目光如炬,急忙道:
“陛下,戰(zhàn)場上的犧牲,在所難免。”
“我軍雖有損失,但也取得了重大勝利,為統(tǒng)一大業(yè)奠定了基礎。”
孫權嘆了口氣,眼神中滿是心疼道:
“朕知道,就是心里不舒坦。朕精心培養(yǎng)的鐵騎,如今只剩下一萬了!”
呂蒙和朱然面面相覷,都感到肉疼。
他們深知這些鐵騎的珍貴,如今損失慘重,確實讓人痛心不已。
但他們也明白,戰(zhàn)爭就是如此殘酷,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必須付出代價。
呂蒙神色振奮,抱拳道:“此戰(zhàn)我軍殺敵五萬,俘虜八萬,是一場大捷!”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這場勝利的自豪。
孫權微微點頭,但心中卻有著更深的思慮。
他清楚地知道,這很可能是鄴城削減兵馬的手段,畢竟鄴城的糧食支撐不了多久了。
現(xiàn)在削減這么多兵馬,反倒是能堅持下去。
孫權果斷下令:“傳令陸遜,奪取幽州。義封,你調(diào)遣兩萬人馬,去遏守壺關,阻擋并州的增援。”
朱然立刻恭敬地回應:“遵旨!”
孫權目光堅定,看著眾人道:
“接下來,要死死地圍困鄴城,不能讓將士們白白犧牲。”
呂蒙同樣鄭重地回答:“遵旨,末將一定竭盡全力。”
眾人心中明白,這場戰(zhàn)爭還遠未結束,而圍困鄴城將是下一步的關鍵戰(zhàn)略。
吳軍在呂蒙的指揮下,迅速行動起來。
士兵們揮舞著工具,奮力挖掘壕溝。
泥土飛揚間,一道道深深的壕溝逐漸成型。
同時,他們還忙碌地搭建著柵圍。
堅固的木柵欄高高豎起,將鄴城緊緊包圍,使其成為一座孤城。
而城中的魏軍也不甘示弱,他們依托城墻,積極組織防御,伺機發(fā)動反擊。
雙方在這圍困與反圍困的局勢下,爆發(fā)了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上百次。
有時,吳軍憑借著兵力和裝備的優(yōu)勢,試圖強行突破城墻。
但魏軍頑強抵抗,用滾木礌石、箭矢等武器給予吳軍沉重打擊。
而魏軍偶爾組織的出城突襲,也會被早有準備的吳軍頑強阻擊。
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
每一次戰(zhàn)斗都充滿了血腥與殘酷,戰(zhàn)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震天。
但無論是吳軍還是魏軍,都沒有絲毫退縮之意。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