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煉油廠,成立于23年前,是當年這片區域開發的第一批試點油田,所以規模并不算太大,周邊只分布有三十幾口油井。
因為是試點生產,所以當年別在這里建了一個小型的煉油廠,當年第一根30多米高的火炬在這里初次點燃,成為方圓幾十里內黑夜中最顯眼的標志。
這個小小的煉油廠,一年也能夠生產幾萬噸的成品油,只不過隨著后來探明這里的儲量并不是非常豐富,就沒有繼續投資,這里只剩下30多名員工。
同時也正是因為,是老廠區的原因,設備非常老舊,數字化程度也不高,所以在核爆中并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
那名被他們抓獲的胖子,是新立煉油廠的安全主管,名字叫李軍,按照他的說法。
在末日爆發之后,有十幾名工人被困在廠區內,期間他們也派人出去求援,而最終都一去不回,所以后來他們也不敢離開廠區。
等到末日爆發一段時間后,慢慢的一些摸索出生存經驗的幸存者,也偶爾來到這里,會用手頭的一些物資與他們交換燃油。
在倉庫里的成品油耗盡之后,這些人利用手頭現有的工具修復了幾口油井和煉油設備,開始生產成品油,跟其他幸存者交換生存物資。
從李軍這里,劉鋒也了解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在核戰爆發之前,峰市的安全區曾經向外面進行過不間斷的廣播提醒,讓幸存者們向那里撤離。
所以當時有不少的幸存者,或是駕車或是步行,從他們這里經過,也讓新立煉油廠交換獲得了大量的物資,同時也有不少的幸存者聚集在那里,現在的規模也已經達到三百多人。
儼然成了周圍百十來公里幸存者們聚集交換物資的重要地點,而現在新立采油廠當家人正是以前的廠長陳東。
這個人性格還算不錯,對待其他的幸存者并苛刻,所以手下的人對他都比較忠心,跟他們之前在公共區遇到的那群人相比團結的很多,并沒有分成幾個幫派。
而他們之所以襲擊盧田,說白了還是貪心所致,這一點也無可厚非,畢竟在末日中生存,誰占有的物資更好,活下去的幾率更高。
盧田他們不懂規矩,氣勢洶洶的就把防暴車開到了人家的門前,想跟人家交換物資,自然讓人家惦記上了,李軍自告奮勇的帶人沖了出來,萬萬沒想到人家不止一輛劍齒虎,身后還有一趟裝甲列車。
說到這里,李軍撲通一下跪在地上不斷的磕頭道歉,表示都是誤會。
劉鋒思索了片刻,詢問道:“你們見過前旗縣的撤離隊伍嗎?”按說他們這里就在鐵路的邊上,前旗縣那么大個撤離隊伍,他們一定見過。
果然,聽了他的話,李軍連連點頭。“見過,見過!您也跟他們是一起的嗎?”
“也,什么意思?”劉鋒聽了他的話愣了一下。
“前旗縣的隊伍,大概是在一個月前從這里路過的。當時烏泱泱的幾萬號人就從我們廠區的門前經過,看他們缺少油料,我們把廠區里的所有成品油都給了他們。”
可能是覺得劉鋒他們跟前旗縣那群人是一伙的,李軍連忙表示了自己等人當初的善意,只不過他并沒有說出來當初將所有成品油交出來。
一個是見對方人多不想惹麻煩,再一個是他們也交換到了不少的物資,畢竟守著一個煉油廠哪里會缺成品油料,反正就當順水人情。
“說正事,我問你為什么說也?”劉鋒沒有理會他的示好,冷冷的問道。
李軍不敢有絲毫的猶豫,再次開口說道:“在前旗縣那群人過去之后,后來就發生核大戰了,我們跟外面的聯系就徹底斷開了,大概大半個月之前吧,還有一群人也來到了這里,他們跟我們說是在追趕前旗縣的大部隊,跟我們交換了不少的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