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好墨,吳中生退到一旁。先生問道:“店名叫什么?"
“先生,美石齋。"吳中生規矩的答道。
沉吟片刻先生緩緩說道:“說文解字中有說,‘玉'石之美者。簡單直接,一看就懂。"說著從筆架上取過一只大號狼毫,在硯臺中濃濃的沾滿墨汁,運勢良久,突然用筆如飛,寫下三個大字“美石齋"接著先生放下筆,又從筆架上取過一只小號狼毫,提筆落下名款。
站在一旁,吳中生靜靜的欣賞。先生的字很耐看,用筆活潑自然、骨肉相宜,外柔內剛、自然灑脫,有著一股清雋儒雅而清新的華美之感,不愧被書壇的一眾書法人尊稱為“啟體”。吳中生自小也被老道嚴格教育對書法一道也小有研究,不過在看了大師的書法后,也是生出一種高山仰止,自愧甚遠之感。
看著吳中生在一旁默然站立,舉手模仿之旁若無人之態。先生不禁來了興趣,“怎么,小友也愛好書法?"話一出口,先生就覺得有些失言,松風真人的弟子,豈能不會書法。真人學究高深,交友廣闊,一手毛筆字雖不能說登堂入室,但也可以說是小有所成的大家。他的弟子應該差不了多少。
吳中生從沉思狀態驚醒,趕忙謙遜的說道:“師父平時倒是勤于教導,奈何中生資質有限,總是不得入其門。今見先生運筆落紙,稍有感悟,失態了,望先生不要見笑。
聽聞此言,先生來了興趣說道:“來,既然來了,那就留下墨寶,我們切磋切磋。"
吳中生一聽,趕忙擺手“弟子是什么水平,也敢在大師面前搬門弄斧,貽笑大方。"
這時站在一旁半天都沒有說話的張立新開口說道:“中生,你就寫幾個字,讓大師指點一下,你的書法不是也有進步嗎?"
“對呀!"吳中生暗想,自己書法一直是以字帖練習為主,今兒既來了寶山,豈能空手而歸,寫幾個字,讓大師指點一番,說不定書法上又能前進一步。
想到這,吳中生開口說道:“先生,那我就寫幾個字,您給挑挑毛病。"
"挑毛病不敢當,咱們取長補短,互相進步。"大師謙遜的說道。
吳中生也不在客氣,輔好宣紙,拿過鎮紙壓好,狼毫上添好墨,寫什么呢?沉思良久。有了道德經中第八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不就是先生為人處世的寫照嗎?先生一生不爭不搶,與人為善,教書育人,故幾于道。想到這,吳中生氣沉丹田,運筆如飛,一手仿顏體行書躍然紙上。
看著宣紙上鐵骨金鉤,先生不禁啞然失笑,他也是精研過道經的,一看這篇行書,就知是小家伙對自己的褒獎。
此時張立新也站在一旁,他雖不大懂書法,但紙上凌厲的墨跡直透紙背,飄然欲出,如龍飛鳳舞,又如劍拔弩張,也不禁脫口贊道:“好字。"
“不錯,確實好字。"大師也在一旁贊道。
“先生,您就別夸獎了,我自己知道自己寫字的毛病,之所以寫字就是讓先生您指點以求進步的。"
“好好,咱們共同進步。"先生一如既往,謙遜的說道。“我觀你字跡鐵骨金鉤,雄渾異常,只是強勁中,缺少一絲圓潤,字體轉合間略顯生硬,筆畫橫折撇納間斧鑿氣太重,如果多加練習改正這幾點,必為一代大師。說完老人也來了興趣,提筆行書一幅。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寫完后,先生在底下寫下一行小字,與憨羊小友共勉之。xx壬戌年冬月初七。
看著先生手中的筆鋒緩緩落下,每一筆都猶如清風拂面般輕柔,但卻又帶著一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