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箱子后,一片耀眼的黃芒刺痛了師徒二人的眼睛,他們差點被閃瞎了眼。
“師父,這些都是我們的了?”吳中生興奮地問道,他的聲音充滿了期待和喜悅。
老道微笑著點了點頭:“沒錯,都是我們的。”
聽到這句話,吳中生激動得幾乎要跳起來,他歡快地叫喊道:“哦,都是咱們的!!!”
這個意外之喜讓他難以抑制內心的喜悅,他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金子,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幻般的世界。
“先拿出一錠黃金出去,試一下有沒有毒。"看著要燃燒怠盡的火把,老道清醒的說道。
“好的,師父。"吳中生興奮的答道,用舊衣服包住幾錠黃金,跟在老道身后,借著火把余光向洞外走去。
來到洞外,太陽已經西斜,天邊染上一抹金黃。爺倆在洞中待了將近四個小時,時間過得飛快。吳中生摸摸自己的肚子,發現它已經開始咕咕叫起來,這才意識到自己餓得厲害。
他打開空間戒指,從中取出中午剩下的飯菜。雖然這些飯菜已經涼了,但總比餓著肚子好。師徒二人坐下來,默默地享用著這頓簡陋的晚餐。盡管食物并不豐盛,但他們也沒有抱怨,只是安靜地咀嚼著。
吳中生一邊吃著飯,一邊想著接下來該怎么辦。空間指環里儲備的物資有些不適合山洞探查,還有帳篷也太小,夜晚山谷中蚊蟲也太多,還得買兩頂蚊帳以防蚊蟲。
于是對師父說道:“師父,明天我去城里采購一番吧!空間里的東西好多都用不上,用的上的還沒有。"
老道沉吟片刻說道:“嗯,去一趟也好,記著買兩只活雞,把金錠泡水里喂給雞喝一下,檢查一下金錠是不是有毒。"
"好嘞,師父你瞧好吧!我一定辦的妥妥當當的。"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吳中生做好夠師父吃一天的米飯,吃完飯后就趕緊出山回道觀開車奔城里而去。
黃昏,吳中生回到山谷,興奮的對老道說道:“師父,我用活雞做試驗了,喂完泡金錠的水后半天兩只雞都沒事。這樣看來金錠完全沒毒。"
老道頷首說道:“沒事就好,既然都準備好了,明天我們在探查山洞。"
吃完晚飯,支好吳中生買來的大號帳篷,吳中生放好床,還別說,山谷中很是涼爽,躲在蚊帳中,抵擋了蚊蟲叮咬,師徒倆可是睡了一個好覺。
第二天一早,吳中生舉著從機修廠找到的廢舊油棉紗做成的火把,又和師父走進山洞。時間不長,就來到昨天爺倆發現黃金的地方。
老道拿起一錠黃金上下翻看,金綻呈現兩面翹邊,中間鼓起,標準的金元寶形狀,但是沒有任何落款也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的,不過以老道和吳中生的知識儲備一至認定為明清兩代。
金錠在明清時,明洪武金錠:長九點四厘米,兩端寬五點八厘米,腰寬三點八厘米,重一千九百六拾四克。兩頭翹中間鼓的金錠,但是明朝金錠大都有款識,比如:一九七二年太原市黃陵村出土。
出于明晉王墓陵園內。錠面鐫刻“潞州洪武二十三年折收秋糧赤金五十兩五錢重……”字樣。金錠的出土糾正了以往中國黃金無大錠的說法。
清代金庫鎮磚在沿襲明代風格的同時有所創新,特別是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裝飾味道也變得十分濃郁,可謂集觀賞性與實用性于一器。
觀此金綻無款無識,師徒二人判定此金錠為明民間所鑄造。至于是誰藏寶于此處那是要進一步考量的事了。
老道也沒有在此事上再有糾結。管它是誰的藏寶呢,這不都便宜了他們師徒嗎?于是老道吩咐吳中生把裝著黃金的箱子一一收入空間指環。
完成一切后師徒倆松了口氣,但是疑問也還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