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的話倒不是謙虛。
雖然他有家庭,但如果進了城,他還會有工資,怎么都過得好。
但爺爺不同意。
爺爺皺了皺眉,搖頭說道:“你跟小霞不一樣,小霞現(xiàn)在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她父母和妹妹都有工分,所有人都有糧食。”
“而你家里只有你和小嵐,小強小濤那點工分根本不夠,你的糧食還是暫時留到家里。”
劉建平聽到自己爹這樣說,也不再插嘴。
實際上距離發(fā)放糧食,還早得很,但劉家人一向喜歡未雨綢繆。
所以才會早早地討論起這個事情。
至于小霞,她走之前就說她的糧食還是留在家里,畢竟劉平安不可能一直這么支援他們。
而在堂屋里討論糧食分配的事情時,廚房里的陳蘭就犯了難。
想她這輩子做菜也做了一輩子,但是鹿肉,她還真沒做過。
鹿肉這東西,劉平安知道自古以來就是權(quán)貴喜歡吃的食物,普通百姓當然也吃過,但因為沒調(diào)料和條件,根本沒有形成什么菜。
最出名的鹿肉菜,就是康熙在千叟宴里,有一道鹿尾燒鹿肉。
但這玩意誰知道怎么做?
于是奶奶陳蘭和其他人商量了一下,就決定按照豬肉來做,做一道紅燒鹿肉。
說干就干,做紅燒菜,奶奶已經(jīng)做了好多年。
大嬸也認為做紅燒菜最好。
因為紅燒這個烹飪方式,對原料適應(yīng)性很強,基本上所有肉類都能紅燒。
不一會兒,晚飯的桌子上,就多了一盆熱氣騰騰的紅燒鹿肉。
小孩子坐一桌,更是迫不及待地夾起鹿肉吃了起來。
劉平安也非常期待。
來到這個年代,熊肉,野豬肉他都吃過。
但說實話,感覺沒啥特點。
野豬肉還有點騷味。
鹿肉他還是第一次吃,劉平安夾起一塊鹿肉送入嘴里,頓時享受得不行。
鹿肉其實跟羊肉,牛肉一樣都有一股膻味。
奶奶他們有沒有處理,所以膻味可以吃出來,但鹿肉的膻味很淡。
加上紅燒的大料基本上中和了味道。
同時鹿肉口感嫩滑,比豬肉密度小,風味類似于肝臟。
但一樣菜,百人嘗。
比如肝臟,小孩子里很少有喜歡的。
所以小孩那一桌,紛紛皺起了眉,樂樂更是苦著臉把鹿肉吐出來,嘟囔道:“好難吃的肉啊!”
“你這小皮猴子,以前肉都吃不到,現(xiàn)在還嫌棄上了。”
張桂芳哭笑不得地拍了拍樂樂的腦袋。
家里的大人都笑了起來。
大人里也有吃不慣的,但他們還是強行下咽,然后吃豬肉菜。
畢竟不能浪費。
但小孩子性情耿直,說不喜歡就不喜歡。
貧賤家庭百事哀。
在這個年代,煩惱沒有太多,只要有肉吃,很多矛盾都沒了。
所以劉家人其樂融融地吃完了晚飯。
吃完晚飯,家里又開始忙起來了。
主要是大伯和三叔家里。
大嬸在那里語重心長地給小艷說著話,讓她聽平安哥哥的話,不要給姐姐惹麻煩等等。
還給她準備著換洗的衣服,畢竟要進城,劉平安給的新衣服就可以拿出來穿了。
三叔那邊就比較悲傷,雖然劉建平進城是好事。
但是對于三嬸和小強小濤來說,就是一次短暫的分別。
對于從小到大都和父母在一起的他們,突然要跟父親分開,還是有些難過。
特別是小強,還重復(f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