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開肉綻、傷口化膿,高熱不退。
萬幸是沒有傷到要害和筋骨。
沈雁歸給他開了方子,待吃了藥,后又施了針,青霜身體也弱,沈雁歸估摸著他們的身體狀況,讓他們歇兩日再動身。
“我已經讓陳同將他們的馬和東西,都送過去了,等他們傷好,便去紀州與我們匯合。”
“另外,破山會帶一營的將士,同時啟程去紀州。”
處理紀州的事情,與平蕪城和先發城是不一樣的。
墨承影點頭,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往紀州這一程,他們趕路的速度比較慢,中途歇了兩座城,便到了。
據墨承影回憶,紀州下轄五縣,全境受災,其中兩縣尤為特殊,陳縣在洪災最嚴重地段,受災反而最輕,傷亡人數最少。
殷縣占據了部分地理優勢,卻是受災最嚴重的,幾乎是一場滅頂之災。
前世天災突如其來,大家都是臨時應對,措手不及,這一次墨承影的政令早就下到州府衙門,要求各州縣提前筑堤、伐木,備草繩、沙袋等物品。
沈雁歸和墨承影花了數日,騎馬兼徒步將這兩縣跑了個遍,將所有情況摸清。
發現五縣接到命令,兩縣干得十分敷衍,還有一縣干脆坐著不動。
進了六月了,眼看天災便要到來,陳縣都已經在借地搭建臨時住所,知縣親自下場,修訂了一套完整的巡堤方案。
而殷縣這邊,堤壩破了,也沒人去修,百姓也絲毫不覺得今年會有什么大災,只把政令當笑話看。
再這么耗下去,殷縣還是難逃滅頂之禍,墨承影和沈雁歸去了知縣衙門。
登聞鼓響,那金貴的知縣大老爺,手里拿著小紫砂壺,慢慢悠悠從內堂出來。
墨承影和沈雁歸這些日子頂著烈日暴曬,又是實地探訪、又是畫圖記錄,人黑了好幾度不說,那灰頭土臉的裝扮,縱然有氣質,那也不像是什么高官富貴之家出來的。
知縣沒將二人放在眼里,那吊兒郎當的態度,上公堂如下茶館,聽案情如聽樂子,等墨承影質問完,他那小眼睛一瞇,不緊不慢喝了口茶。
“上頭的人不種地、不看天,出門有人抬、吃飯有人喂,閉著眼睛下一些混賬命令,那是勞民傷財,本官身為殷縣父母官,必然要為我的子民負責。”
他的大道理倒是不缺,“這個時候,哪家不忙?誰有空去服役挑土?都去伐木挑土,這莊稼活兒,你們幫著干?我看你們倆,是吃飽了撐得,站著說話不腰疼。”
知縣這話乍一聽十分有道理,字字句句都是為百姓考慮。
衙門外三三兩兩來聽案的百姓,也很認同,甚至在夸他。
可他所說,本身就建立在謊言之上。
“狗官!”
天氣熱,人易怒,好脾氣早就被太陽曬化了的沈雁歸,當眾破口大罵。
“說得冠冕堂皇!這次攝政王下令,戶部預撥十萬兩紋銀,用于防洪一事,你莫不是將這筆錢私吞了吧?”
眾人震驚——
“莫不是為朝廷做事,還有銀錢拿?”
“未必未必,只怕這些錢都是給官老爺的,跟咱們小老百姓有什么關系?”
沈雁歸繼續道:“朝廷命令,愿意來挑土筑堤的人,每人每天只需做足三個時辰,便可得兩個饅頭、五十文補貼,知縣大老爺可別說您不知道這事兒?”
只需做三個時辰,這便不會耽誤家中農活,還有銀錢和饅頭拿。
這種好事,老百姓誰不愿干?
外頭的議論聲如同煮開的粥。
“子虛烏有!”
知縣將驚堂木一拍,“膽敢誣陷朝廷命官?來人!將這妖言惑眾、擾亂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