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上,董宋臣以一種輕松的姿態發言,現場的官員們無人敢與他意見相悖。
這充分展示了董宋臣在朝中的影響力,那是由宋理宗的寵信所賦予的。
聽著董宋臣的建議,宋理宗緩緩點頭,顯然已經被他說服。
這并不令人感到驚訝,因為宋理宗從未懷疑過董宋臣的話。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響亮的聲音突然響起。
“荒謬之言,有害國體和聲譽。”
聽到這話,董宋臣臉色一沉,立刻轉頭看去,只見文天祥從人群中走出,毫不畏懼地直視他。
文天祥只是寧海軍的一個小官,甚至在朝堂上都不是重要人物,與董宋臣相比更是微不足道。
然而,這樣一個不起眼的人竟然敢
“一個宦官竟敢議論國家大事,微臣請求陛下將他處死,為國家、百姓著想。”
當文天祥說出這最后一句時,起初,所有人都以為他大膽,但隨后,所有人都完全愣住了。
在那時,朝堂之上響起了一聲震撼人心的巨響,起初,眾人以為這是文天祥的大膽發言,但當最后一句落下,所有人都被震驚得愣在了原地。
文天祥,不過是寧海軍的一名小判官,卻在朝堂之上公開要求處死董宋臣,這一行為無疑是在瘋狂的邊緣試探。
董宋臣,他是宋理宗最信任的朝臣,是皇帝最寵信的寵臣。然而,文天祥卻想讓皇帝殺了他,這一舉動,無疑是瘋狂的。
眾人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文天祥,這個人的大膽讓他們驚訝。然而,在震驚之余,一些人私下里卻對他的勇氣表示敬佩。朝堂上的人誰不知道文天祥說的是什么?不,他們只是不敢說出口。
文天祥正直無畏,毫不羞恥,甚至不怕董宋臣的報復。盡管他是朝堂的新人,卻公開斥責了董宋臣,甚至在所有大臣和文武官員面前,要求宋理宗皇帝處決他,以平復百姓的心。
這樣的行為自然是預料之中的;朝堂的新人怎么可能與董宋臣相爭?所以不久之后,文天祥被貶官流放。
后來,盡管文天祥憑借自己的能力升任了大理寺卿,但那時的董宋臣已經被提拔為太監總管。而且,已經在位32年的宋理宗皇帝在這時已經基本上完全退出了國事,將朝政交給了官員,導致了腐敗橫行。
一些有能力和有野心的官員不敢憤怒發言,只有文天祥敢斥責。尤其是針對董宋臣。
在南宋動蕩的朝政中,文天祥,大理寺卿,堅定地站在了正義的一方。他多次上疏,詳細列舉了董宋臣的罪行,強烈要求宋理宗對其繩之以法。然而,這些正義的上疏似乎石沉大海,未引起理宗的注意,或許它們甚至被董宋臣的同黨攔截了。
董宋臣的勢力在朝中如日中天,他的同黨對文天祥的舉動恨之入骨,認為他是在自尋煩惱。對此,董宋臣的表情冷若冰霜,對文天祥也是懷恨在心。不久之后,董宋臣的勢力開始對文天祥進行打壓,使他再次遭受貶官流放的命運。
先是被任命為瑞州知府,隨后又被調任為江南西路轉運使。面對這樣的境遇,有人勸告文天祥,指出董宋臣已經在朝中掌握了實權,他的上疏可能只是徒勞。而且,由于皇帝不理朝政,他的上疏可能根本沒有意義。
但是,文天祥并未因此而氣餒。即便是在南宋末年,朝政混亂,他依舊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堅持自己的信念。即使被貶至偏遠之地,他仍然沒有停止上疏,繼續勇敢地批評董宋臣和丁大全等人的不法行為。
因此,文天祥遭受了連續的貶官。
直到1275年,元軍大舉進攻南宋,長江上游形勢危急,宋朝朝廷無奈之下,只能發布圣旨,號召全國士兵支援首都。
文天祥接到圣旨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