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目光似乎在表達:“看,這就是明朝的亡國王子,他多么瘦弱。”
鑲藍旗不僅是滿族七旗之一,而且與正黃旗和鑲黃旗一同被視為最重要的兩旗。這些鑲藍旗的滿族人中,甚至有一位佩戴著張軍的牌匾,標志著他僅僅是一個低級官員。
明昭宗朱由榔保持著高度警惕;這位表面上地位低微卻擁有巨大權力的滿族人,他是來取自己性命的嗎?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在短短幾秒鐘內,吳特說出了一些讓他完全震驚的話。
吳特環顧囚室中凄涼的景象,憤怒地皺起了眉頭:“吃著明朝的飯,我本應分擔你的憂慮,但岳二奎卻對你如此輕視。這實在是太過分了。我從未見過如此忘恩負義之人。”
明昭宗朱由榔感到震驚,不明白一個滿族人為何會為他這個漢人皇帝辯護。
“你這話是什么意思?我無法理解。”
吳特轉移了話題,“在外面,他們正在播放紀愈的詩歌。我想陛下您也一定感到很困擾。”
明昭宗朱由榔心生疑竇,連忙否認,“我一點也不困擾。我在這里過得很好。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吳特回答:“陛下,此地并無他人,您不必在我面前隱藏您的智慧。坦白說,百姓生活困苦,國家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我們愿意為您效忠!支持反清復明!”
明昭宗朱由榔震驚無言。
他聽錯了嗎?一個滿族人竟然提出要反清復明?
而且,這個滿族人還是鑲藍旗的官員!
明昭宗朱由榔難以置信,他巧妙地裝作懵懂,斷然拒絕了。他可不是輕易上當的人。若他此刻同意叛亂,恐怕立刻就會喪命。
吳特顯得非常失望:“陛下,我們會讓您看到我們的忠誠。我們與那個叛徒岳二奎截然不同!”
朱由榔打發走吳特后,終于松了一口氣,心中卻感到一陣無奈。他從未遇到過如此明顯的陷阱。如果他們真的想誘使他背叛,至少也應該找個懂得隱藏意圖的漢人。
吳特怒氣沖沖地離開了朱由榔的囚室,返回自己的帳篷。
他的忠實助手立刻關切地詢問:“怎么樣了?明皇帝答應我們的提議了嗎?”
吳特沉重地嘆了口氣,回答道:“他對我存有疑慮,尚未同意。”
助手聽后,感到非常遺憾,連尾巴都無力地垂了下來,顯得十分沮喪:“看來,我們恢復中原的道路將會是漫長而艱難的。”
在滿族人中,姓氏頗為罕見,吳特雖然出身自鑲藍旗,卻并非愛新覺羅家族的一員。他的部落甚至曾遭到愛新覺羅家族的征服,因此相對來說,他們對明朝的情感并不深厚。
因此,他們的行動并非僅僅是在法律上釣取利益,而是出自真心實意的反清復明之舉。
隨后,新的視頻出現了,展示的是第四位皇帝的景象:
隨著時光的流轉,紀愈踏入宋朝的疆域,他不再肩負皇帝的沉重擔子。除了偶爾出席必要的宴會,他大部分時間都蝸居在莊園中,過得如同被囚禁一般。
日子里充滿了無聊與空白,他找不到任何可以讓自己忙碌的事情,于是開始通過詩歌來傾吐內心的不平。
在那段寧靜而又寂寞的日子里,他的詩歌和武術創作卻達到了一個巔峰。
畫面切換,我們看到紀愈斜倚在欄桿上,目光穿透莊園的景象,望向遠方的天際。秋日的菊花競相綻放,而冬日的月光則顯得更加清冷、低垂。
他想要向天地詢問,這番純凈的景色何時會消逝?同時,他也想向自己求索,究竟承受了多少煎熬與苦楚?他內心的重重紛擾最終凝結成了幾首動人心弦、流傳千古的詩篇。
“秋菊何時終了?往事可知多少。昨夜東風再次拂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