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戰斗陷入了僵持。
起初,黃巢的隊伍人數逐漸減少。政府官員目睹了這一情況,意識到持續戰斗并非可行之策,于是建議停火。實際上,黃巢本人也傾向于結束戰斗;他的初衷是融入這個體系,而起義只是他拯救民眾的一種手段。
他渴望成為像廣東那樣的偏遠地區的節度使,一位掌握地區軍事大權的總督。他認為自己的要求并不過分;最南端的那些地區人口稀少,貧困不堪,治理起來頗為困難。他正在幫助政府收拾爛攤子,政府應當對他表示感激。
然而,政府的回應卻是拒絕了了他的請求,反而任命了他的弟弟狄獻芝為首都官員。
那一刻,黃巢才深刻意識到,自己這位著名的反叛領袖,實際上在這個龐大的帝國中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黃巢的弟弟狄獻芝的行為同樣令人不齒。與黃巢的粗獷不同,狄獻芝在朝廷中有關系網,因此他的任命過程頗為順利。
他并未費心去尋求其他盟友的支持以謀取官職;他只是輕松地拍拍大腿,準備前往他的新職位。黃巢對此憤怒不已,心中暗忖,難道天意真的不公!
黃巢以德服人,對弟弟狄獻芝施以重拳,打得他尾巴斷裂,以至于狄獻芝哭著不敢接受和解。最終,兩人各自帶領自己的人馬離去,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狄獻芝并未接受和解,很快便遭政府軍隊包圍并被鎮壓。
與此同時,黃巢抵達了廣東。既然皇帝不愿賦予他節度使的職位,他便決心自己取得。僅用了幾天時間,黃巢便成功占領了廣東。此刻,他已完全失去了冷靜。
(閑聊:)(廣東當地的居民警告他:“別來這里!”)(黃巢微笑著回答:“閱讀很好,但你有點太邪門了,就像一個冷凍蝦戰神。”)
黃巢的命運令眾多唐朝戰士無言以對。
杜甫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說道:“安祿山曾成為兩地的節度使,掌握著關鍵的軍州。然而,到了唐朝初期,黃巢的威脅已經變得如此之大,而朝廷卻選擇了不與他和解。這實在是……”
他大膽地繼續道,這無疑是黃巢應得的結局。
正如所有唐朝戰士所明白的,黃巢的處境并非因為不受歡迎或力量不足。這是一個關于家庭背景的問題。
晉升之路已被富家和權貴家庭的子女所壟斷。
像安祿山這樣的人能夠迅速攀升至高位,主要是因為他得到了唐玄宗,即皇帝本人的支持。朝廷,這個最終的權力中心,掌握著所有的機遇。
那些富家子弟看不起這個出身草莽的黃巢,對他不屑一顧,卻不知自己最終將為此付出慘痛代價。杜甫嘆了口氣,即便是被視為小貴族的杜家,也有人才無法進入核心圈子。對于黃巢來說,情況更是如此。在他們眼中,黃巢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一個輕易可以忽視的麻煩。
唐朝聞名遐邇的首相開白龍,以其冷峻而優雅的外表,風度翩翩的舉止而著稱。
他垂下眼簾,思路清晰地分析道:“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沒有任何事物真正掌握在個人手中。只要黃巢僅僅是一個鹽商,他就注定會受到冷遇,除非他能夠戰勝曲氏鎮。”
開白龍出身于中國南方的家族,家族中雖有成員擔任過一些小官職,但算不上顯赫的小貴族。在中國南方,他成功地為自己營造了一片天地,然而在曲氏,他卻感到了劣勢。
因此,開白龍尋求與另一位首相蔡齊結盟,通過交換家譜聲稱自己是遠親,從而成為了聲名顯赫的蔡齊家族的一員,該家族是強大曲氏家族的一個重要分支。
借助這個新建立的關系,他得以穩步晉升。
然而,即便如此,文官中的貴族子弟們依舊對他抱有歧視。甚至唐玄宗也對他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