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去看一看那些從未見過的地方,聽一聽那些從未聽過的方言,嘗一嘗那些從未品嘗過的美食。
深入其中的感受不同的文化和氛圍,了解不同的歷史和傳統。
若是可以的話,也想同認識李若齡三人一樣的。
去結交新的朋友,學習新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和眼界。
就連游學途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都好似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與那些困難相比,每一次旅行帶來的都是成長,每一次挑戰都是一場機遇。
經歷了柳寨的事情過后,她無比的想跳出現在的舒適圈,去融入并接受這世界本就存在的不公平。
她雖然沒想著杜絕一切這樣情況的發生,卻依然想盡己所能的為社會的良性發展添磚加瓦。
特別是慕隼,若是他想爭取那個位置,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才能感同身受的愛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的人。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絕對不是一句空話那么簡單。
不做就不做,做咱們就力爭做到最好。
年歲尚小的時候,多見識見識民間疾苦,有利于他更好地了解民間的真實面貌,培養出一顆仁君之心。
仁君有社會生活,甚至生存的經驗積累,或許能更設身處地的為民做主。
這樣做,或許才能最大限度的造福于民。
神與人類的壁壘,雖然不能打破,但是這輩子有幸為人,她只是想站在人類的角度為人類多爭取一些福利,不為過吧?
慕隼,之于無數精細著照料大的王子皇孫們,難得的多了這樣一個歷練的機會,何不好好利用利用。
若是身處皇宮內墻, 他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可能一輩子都只能停留在書本或者別人的口口相傳中。
然而,這些信息往往是片面的、人為過濾的,甚至于是過度美化的。
經人之口的信息,很難讓人了解社會的全貌。
高高在上的愛民如子,更多的時候不過是句空話。
天時地利人和的前景下,既然有機會深入了解社會,見識民間疾苦,即便不能真的改變什么,也會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歷。
通過見識民間疾苦,他可以了解到社會中存在的不平等和民眾普遍存在的貧困現象,更能設身處地的了解他們的困難和困苦。
此外,通過與不同背景、不同生活經歷的人民交流溝通,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傳承和生活方式,從而拓寬視野,增加人生體驗。
這些經歷,將會讓他更加開放和包容,也能更好地適應每一次的天災與人禍。
退一萬步講,即便這些感悟都不能有,至少能讓他們更加成熟,也更有擔當。
既然經歷過,必然會影響深遠。
還有就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書是死的,書上的知識是前人經驗和感悟的積累,于后世而言,可以拜讀的同時,也應該心存疑慮,敢于提出質疑。
質疑的依據,自然不是憑空捏造,得有理論依托。
而這些質疑的理論依托的來源,必然是同前人一樣,于生活中積累起的經驗和感悟。
當然啦,游學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挑戰,是不可避免的。
對此,她無所畏懼。
因為她始終相信,每一次挑戰都是一種機遇。
懶懶的深謀遠慮雖好,卻從未對人提及過。
即便是百里玄,一時也把不準小丫頭的心思。
小胖丫頭的眼眸中閃爍著靈動的光芒,宛如天下最璀璨奪目的星辰。
那光芒里隱隱閃耀的堅定和果敢,直灼人心。
不大的小丫頭,眼睛明亮無塵,宛若黑夜中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