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城,是最早一批向邊城學習的城池,除了沒有向陽學府,如今簡直就是邊城的翻版。
不說仿了個十成十吧,怎么說也仿了個大差不差。
除了向陽學府,剩下的幾乎是一比一還原的邊城。
就為了這個,靖安城的知府可是跟在藍小四身邊隨傳隨到、伏小做低了近十天,才得藍小四金口一張,接下來的一切那叫一個水到渠成。
別的不說,就說宜安和美食一條街的順利落地,如果沒有藍小四的首肯,怎能如此輕松?
靖安城,毗鄰邊城,歷年都是華國貧瘠的幾個城池之一,宛如一顆被遺忘的明珠,黯淡無光。
以前的靖安城王勉雖然沒實地走訪過,但靖安知府的詔報每年都是經(jīng)由他手整理出來后,再行上報給寧逸的。
可以說,靖安城的情況,他該是了如指掌才對。
依著他這么多年對各地詔報的整理發(fā)現(xiàn),詔報上的內容猶如經(jīng)過美化的畫卷!
實際情況往往比詔報上的要糟糕的多!
也對!
詔報是各地知府們對自己過去一年功績的整理,亦是評判他們升降的標準,誰愿意自己給自己扣上不作為的帽子?
當然啦,也有那正直良善之輩寫的詔報,不添油也不加醋,最后如何了?
一頂不作為的帽子扣了下來,不僅是晉升無望,更重要的是下一年的戶部指標更是一降再降。
這樣的事發(fā)生的次數(shù)多了,詔報上更是看不出啥名堂來。
即便看不出什么端倪,但靖安城的貧瘠還是深深地印刻在了所有人的心里。
由于它臨近邊城,卻又不會成為主要戰(zhàn)場,所以歷年來戶部給予的指標都是最低檔次的。
在進城之前,王勉并沒有抱太大的期望。
他唯一的想法不過是未雨綢繆,想通過各種渠道探聽一下寧隼和那位紅顏知己的事情。
畢竟,這世上就沒有不透風的墻!
人越多的地方,談論這些事情的人自然也就越多,出現(xiàn)了解內情的人的概率自然也就越大。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雖然他信心滿滿,但聽聽各方的說辭也并無不可。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當他一進城,靖安城就給他帶來了一個天大的驚喜。
這……
眼前的這座城池,真的是他印象中的那個靖安城嗎?
還是說,這么多年靖安知府的詔報一直在裝窮?
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路人,一個個面色紅潤,笑容明媚,恍惚間,王勉還以為自己這會兒正置身于京都最繁華的那條街上呢。
此時此刻的靖安城,哪里還有半分詔報上描繪的樣子?
且不說與京都相比吧,就是和他來時路上看到的大半城池相比,這里也算得上是一枝獨秀啊!
至少,他晃悠了大半天,竟然連一個難民乞丐都沒看到,這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要知道,即便是在京都天子腳下,也不能保證大街上一個乞丐都沒有,向來貧瘠的靖安城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難道是他的到來被靖安城知府提前知曉了?這是特意做出來的表象?
他的好奇心被徹底勾了起來!
然而,他的好奇心,注定是無人能夠滿足他了。
不管他是如何的空口白牙的打聽,還是用銀錢來打探,每每問到關鍵問題,對方就會三緘其口。
連續(xù)受挫幾次后,王勉便也歇了繼續(xù)打探的心思。
什么有錢能使鬼推磨?
這一招在靖安城根本就行不通!
還是說……
靖安城已經(jīng)富裕到如此程度了?
普通老百姓連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