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铓究竟說了些什么?
這件事除了寧隼等少數人知曉之外,其他人一概不知。
包括絕大部分守邊軍兵卒們,他們唯一知道的是那個朝廷的使臣又登門了。
次日清晨,王丞相黑著臉卻又不得不笑臉迎人地帶著戚風和百里铓再次來到守邊軍的營地。
一行人走進寧隼的營帳之后,便在無人察覺的情況下簽署了劃江而治的契約。
這份契約規定,從即日起,華國將被一分為二。
以潯江為界,北部地區改國號為“華北國”,南部則被稱為“華南國”。
這樣一來,原本統一的國家瞬間分裂成兩個獨立的國度。
然而,契約的簽訂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在王勉的肉疼下朝廷雖沒割地,卻是用一百萬兩的賠款來換取寧隼松口,放棄北伐的計劃。
畢竟,割地對于朝廷來說,面子上實在過不去。
自此以后,華南與華北兩國相互不再干涉彼此內務,各自發展。
特別要強調的是,雙方白紙黑字的約定了,未來三年內不再交戰,各謀前程。
華國迎來了一個短暫的安定。
具體會不會持續三年之久,端的看寧逸是否能給華北國民眾帶來好的生活。
一旦華南華北老百姓生活水準對比太過明顯,區區一紙契約又算得了什么?
到那時,該動蕩還是得動蕩。
當契約正式生效之時,戚風便率領軍隊撤退至潯江北岸,等待著賠款銀錢的交付完成。
一旦這筆賠款給付到位,王勉就可以踏上返回京都之路了。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自始至終,王婉都沒有露過面。
她仿佛銷聲匿跡一般,無半分蹤跡可尋。
難道說,王勉認為在寧隼這邊難以得手,于是決定罷手不干了吧?
如此就做罷了?
很是令人不解!
不過,對于那些尚未發生之事,寧隼也不會太過憂心,乃至分散精力。
此刻,守邊軍的關注焦點已經完全轉移到如何應對即將降臨的嚴寒天氣上來。
按照事先商定的計劃,喬安將帶領三萬大軍駐守邊城。
在大規模的風雪來臨之前,他們需要全力以赴地協助邊城的百姓們做好安置工作,確保每個人都能安全度過這個寒冬。
必要時,盡最大可能的給予原遼國十三城以幫助,助其發展。
寧隼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四萬大軍返程南下,一路上旌旗招展,氣勢如虹。
他們的任務是做好相關城池的收攏工作,確保華南地區的穩定和安全。
與此同時,向陽學府也已經步入正軌。在聞大儒的精心安排下,各項事務都得到了妥善處理。
他也帶著絲竹等一批得力助手,隨著大軍一同出發南下,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華南國雖然還沒有正式立國,但各種秩序和制度必須盡快建立起來。
一旦劃江而治的消息傳播開來,可能會引發無數未知的矛盾和挑戰。
時間緊迫,形勢嚴峻,只有抓住時機,迅速行動,才能避免局勢失控。
總而言之,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果斷采取行動,不能有絲毫猶豫和拖延。
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遲則生變!
這期間懶懶準備夜馳落溪一村的計劃也不得不暫時擱淺,好在有錦鯉空間在,一天三頓的傳信,這倒也算是一種便利。
頂著漫天飛舞的大雪,一行人終于在大雪封路前的最后一天回到了落溪一村。
大家簡單地寒暄了幾句,便各自休息去了,一夜好眠!
然而,就在當天晚上,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