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一路,各家鮮少交流,卻也各懷著心思,都想著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家族利益最大化。
前腳到了青陽縣,各家不等找好落腳點,后腳就迫不及待地朝著府衙遞去了拜帖。
然而,一封封拜帖是順利遞了出去,卻又猶如石沉大海,等了大半天也沒個回應的。
于是,各家開始派人去縣衙打聽情況,銀子花去了不少,得到的卻都是些無用的消息,甚至大半天過去了他們連寧太子當下的落腳點都沒弄清楚。
之后,他們又多次向府衙遞了拜帖,終于在第二天的下午時分,得到了方名傳來寧太子愿意召見的通知。
面是見了,忠心也表了,有些沉不住氣的甚至連底牌都漏了,可坐在對面的寧太子依然不急不忙的品著茗,微微笑著,既不搭話,也不接他們拋出去的橄欖枝。
眾人心里開始打鼓:這位殿下到底是什么意思?難道他不滿意我們的表現嗎?還是說他有其他的想法呢?
大家紛紛猜測,但都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一時間如坐針氈的!
“殿下……”有人忍不住開口打破了沉默。
寧太子放下茶杯,抬頭看了一眼說話的人,微微一笑道。
“諸位不必著急,本宮只是想聽聽你們對如今局勢的看法罷了。
說來本宮與朝廷那邊早就簽訂好了互不打擾的契約書。
自契約書生效之日起,本宮與諸位立場自此不同。
諸位這般貿然來訪,本宮實在想不通這個中緣由。”
眾人一聽,頓時松了一口氣,原來殿下不是不滿意他們,而是想聽他們談談對局勢的看法。
于是,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這期間,寧隼只是聽著,既不點頭也不搖頭,似個局外人一般老神在在的坐在那里。
最后,寧太子施施然帶著人走了,只留下一臉欲哭無淚的各家代表。
這會兒他們才知道未來的君主是個什么樣子的人,若是不能找到合適的突破口,這一趟青陽縣之行只怕是又得無功而返。
與此同時,京都皇宮金鑾殿上。
簽訂好的劃江而治的契約書先王勉一步送到了寧逸手上,在幾個重臣的遮掩下,王勉給出的借口是暴風雪封了路,只能快馬加鞭的先把契約送回來,好讓大家都能安安心心的過個新年。
“陛下,這是王丞相快馬加鞭送回來的已經簽訂好的劃江而治的契約書,請您過目!”其中一位朝臣恭敬地將一份包裹嚴實的契約書呈給了難得坐在龍椅上的寧逸。
寧逸從太監總管洪福手上接過契約書,認真翻閱起來。
契約書里的文書他早已逐字逐句看過了,可這會兒再看,他的眼神中若有似無的透露出一絲玩味,同時也帶著些許疑慮。
“還真是朕的好丞相啊!這份契約書除了多了個寧隼蓋的章,竟半個字都沒改的給朕又帶了回來啊!”寧逸皺起眉頭,似質問,又似呢喃。
呈上契約書的朝臣連忙回答道,“陛下息怒!王丞相臨出發前曾給老臣透露過此行去談判,這份契約是他最后的底線。
談判過程中,他會盡力為咱們爭取最大的權益。
如今看來,對方屬實難纏啊!
不過這份契約書里的相關條款是王丞相和老臣等人一起草擬的,是經過深思熟慮后制定的,相對能夠保障我們的權益。”
然而,寧逸還是有些不滿意。
他抬頭朝著立在那里的幾位朝臣看過去,希望他們能站出來給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來。
其中一位重臣開口說道,“陛下,當初老臣等人仔細研究過這份契約書,確實沒有發現太大的問題。
在我們勢微的情況下,這也是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