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意歡能夠感覺到,余坦君是認真的。
畢竟她們都清楚,如果盛意歡真的能成為彭沁潼的繼承人,對余坦君來說,絕對是利大于弊的。
盛意歡的可控性很高。
彭沁潼之所以能夠成為皇帝和余景州的眼中釘、肉中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她無牽無掛。
彭沁潼的家人全都已經死亡了,只剩下彭沁潼一個人還活著,彭沁潼沒有任何弱點,她只在意軍隊,對于其他的人和事都毫不在意,只要是為了軍隊,彭沁潼什么都做得出來。
就像是現在這樣。
彭沁潼會不知道在這個時候謀反,或者說是余坦君真的作為女皇上位了,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動蕩嗎?她知道的,一開始她就知道。
她很清楚會造成怎樣的結局,會引起怎樣的動蕩,但是她并不在意。
原因也很簡單,彭沁潼只在意軍隊的狀況,她只在意軍隊,別的事情,她全都不在意。
只要是為了軍隊好,她什么都可以做,哪怕是引起社會的動蕩,給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她也毫不在意。
這是皇帝與余景州最不喜歡她的地方。
她不可控,又在軍隊中擁有極高的名望。
同樣的,這也會是余坦君討厭她的地方。
她的不可控對君王來說,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
現在余坦君能用得上這把劍,余坦君當然會覺得這把劍好,可之后余坦君用不上這把劍了,她就會覺得這把劍不好了,恐怕有很大的可能會做出與皇帝、余景州類似的做法。
想盡一切辦法,將彭沁潼換下來。
盛意歡是最好的,接替彭沁潼的棋子。
和一直生長在邊境,對邊境擁有很深的感情,為了軍隊什么都可以做的彭沁潼不同,盛意歡有一個對軍隊來說,致命的缺陷。
她不是在軍隊中長大的,她甚至不能說是軍隊的人。
對軍隊,盛意歡并不是沒有感情,軍隊給了她新生,可對盛意歡來說,她對軍隊的感情又沒有那么深,因為她并不是在軍隊中長大的。
況且,盛意歡的大舅和三姨還活著,她還有朋友,她的朋友還有家人。
只要是她的朋友還活著,只要是她的大舅和三姨都還沒有死,那盛意歡永遠都會受到限制。
盛意歡的朋友很少,這也就造就了她過于看重自己的朋友、家人的性格。
對于余坦君來說,將盛意歡平安送回軍隊,讓盛意歡成為彭沁潼的繼承人,本身就是利大于弊的。
畢竟,預言也說過,以盛意歡的戰斗力,盛意歡是能夠在這次災難中活下來的。
彭沁潼已經命不久矣,在經歷這次災難后,彭沁潼還能夠活多久那就不一定了,但盛意歡卻能夠活很久,畢竟她現在也才十七歲。
而彭沁潼呢,她也確定,盛意歡不會做出背叛軍隊的行為,因為她的朋友還在軍隊中。
甚至盛意歡懷疑,分配給她的隊友,現在留在她身邊的隊友,都有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和睦的家庭,就是因為彭沁潼已經下定決心要牽制住她了。
只要有她的朋友在,她朋友的親人在,她就永遠不可能背叛軍隊。同樣的,只要有她的朋友在,她朋友的親人在,她就永遠不可能背叛女皇。
而盛意歡也能看明白,只要她在二者之間處于相對來說比較公平的位置,她的朋友和她的朋友的親人、她的親人,就會非常安全,會得到雙方的保護。
無論是彭沁潼還是余坦君都清楚,盛意歡在什么政策上,并不算是很聰明,敏感度也并不高,但是她的戰斗力很強。
如果她的朋友,她的朋友的親人和她的親人中,有人被她們雙方中的其中一方殺死,那么對盛意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