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自己會謹慎處理這件事情的,讓她放心好了。
在邢沅剛進到車子里休息之后,從錦州城內又急匆匆的出來了一隊人馬,而且絲毫不帶猶豫的就朝胡文霆他們這邊走來。
胡文霆看到之后,臉上微微一笑,心想,看來是吳三桂的后援來了,于是,他抬手作了個手勢之后,他手下的那批人當中,馬上就有一部分人轉身把火銃指向了來人。
對方似乎已經對現場的情況有所了解,于是就乖乖的停住了腳,并開口朝著胡文霆的方向大聲喊道:“下官團練總兵吳襄求見昭勇將軍!”
這里要稍微解釋一下,為什么吳襄一個堂堂總兵官要對胡文霆這個指揮使自稱下官,那是因為他的總兵前面還加上了團練兩個字。
所謂團練,即依附在朝廷的地方民間武裝,作為正規軍的補充,用于保障地方安全,成員來自當地的農民壯丁,寓兵于農,有事時才召集起來,平時務農。
掌握團練的多為地方權勢者,經費由地方分攤,只在本鄉活動,不會主動跑外地征戰,多數缺乏訓練和必要的裝備。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后面更精彩!
但也有例外者,比如吳襄所負責的團練兵,無論是訓練方面還是裝備方面,都絲毫不亞于一些正規軍,原因就是遼西的軍餉派給是各軍鎮第一,在數量碾壓其余軍鎮的總和,而吳襄和負責正規軍的祖大壽又是一家子人,順帶著吳襄的團練兵也就得到充分的補給。
但不管吳襄的實力如何,但在名義上,他還是屬于團練一級,對上胡文霆這個正兒八經的指揮使,他還得乖乖的自稱下官。
而此時的胡文霆也已經徹底的冷靜下來,覺得暫時還是不要當地勢力產生正面沖突為好。
因為吳襄父子所依附的祖氏(目前的代表人物是祖大壽)世居遼東,滿門皆在遼西的關寧軍中為官,并且各率家丁散駐于寧遠、大凌河、錦州等地,就算是不能說祖氏一族掌控著關寧軍,起碼祖家對關寧軍的影響是旁人不可比的。
比如,在崇禎二年的“己已之變”中,袁崇煥入獄后,祖大壽為自保,不顧朝廷法令自率入關的關寧軍返回錦州,已經說明關寧軍到底是聽誰的了。
朱由檢雖然心里明白、也很窩火,但卻又無可奈何,最后非但不能對祖大壽加罪,反而還要下詔對其進行一番安慰。
又比如在原來的歷史上,緊接著皇太極就要開始圍困大凌河,最后逼降了祖大壽。隨后祖大壽以一萬多明軍為代價,僅率少量親信逃回了錦州。實際上他能逃回應該也是皇太極故意而為,因為皇太極也知道祖家對關寧軍的影響,他想招降祖大壽收編整個關寧軍。
事后祖大壽雖然不吭聲,但是投降之舉,很快被遼東巡撫丘禾嘉獲知,并上報給朱由檢。而朱由檢為了防止祖大壽徹底倒向皇太極,還是只能裝糊涂。忍了下來不說,為了進一步拉攏祖大壽,還在寧遠城內為其建了功德牌坊,以表彰祖家四世鎮遼之功。
也就是說,連朱由檢這個皇帝,都在一時半會間拿祖大壽這股遼西勢力沒辦法,更別說是目前還羽翼未豐的胡文霆了。
于是,胡文霆就揮手示意下面的人把吳襄給放了進來,兩人見面之后,吳襄始終保持著低調,不停的向胡文霆賠罪,并表示此后一定對兒子吳三桂嚴加管教云云,讓胡文霆就算想借機損他幾句,都找不到借口。
正當胡文霆打算就此了結,放吳家父子離開的時候,不遠處又傳來一陣密集的馬蹄聲,不一會之后,就有人來到胡文霆面前匯報說,大凌河那邊的一百多名后援已經來到。
并低聲告訴胡文霆,大凌河那邊的祖大壽也帶著一幫親兵,緊跟在他們后面趕來了。
又過了一會之后,就聽到不遠處有一個大嗓門在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