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已經處于水下300多米,那個顯露陣法氣息的石壁也近在咫尺。
叮咚
發現S級殘缺陣法,請問宿主是否破解
“破解”
破解成功,宿主領地值剩余10.5萬點
前方的石壁上的水出現一陣漣漪,瞬即冒出一個大水泡,韋曉寶迎著水泡走了進去。
里面依舊是一片廣袤無垠的水域,但是韋曉寶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這是遼闊的大海。四周的水壓和天池的水壓相差無幾,據他推測,此處大概也位于水底 300 米深處。
與其不同的是,這里的水溫大約有十來度,并不像天池水那般冰冷刺骨。
韋曉寶運用神識進行探查,發現水下除了魚兒別無他物。當然,翻車魚也位列其中。看起來,天池中的翻車魚應當就是從這個殘缺陣法的破綻處游過來的。
韋曉寶奮力向水面游去,沒過多久便浮出了水面。由于長時間依靠真氣來維持體內氧氣供應,當他出水后,便深深地吸了幾口帶有海風咸味的清新空氣,頓覺全身舒暢!
前方是一片陸地,周圍還停泊著幾艘漁船。韋曉寶身形一閃,從水中一躍而起,穩穩地落在了附近的一艘漁船上。
這艘漁船屬于一對高麗族中年夫婦所有,他們看到有人突然從天而降,還以為遇到了兇殘的海盜,驚恐萬分,急忙跪地求饒,連連高呼:“大俠饒命,大俠饒命啊!”
“你們快快起身,切莫驚慌失措,在下不過是碰巧經過此地罷了。”韋曉寶一邊輕聲安撫著他們,一邊緩緩卸下自身周圍那層若隱若現的真氣護罩。待到護罩消散之后,他才再次開口向那二人詢問道:“敢問大叔大嬸,此地究竟是何所在啊?”
那對男女起初還有些惶恐不安,但眼見韋曉寶言辭懇切、態度溫和,便逐漸放下了心中的戒備,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答道:“大俠,此處乃是圖們江的入海口。”
圖們江,這條波瀾壯闊的江河,堪稱華夏大地繼長江、黃河之后的第三大河流,其全程長 525 公里。然而,命運弄人,原本應屬于華夏內陸的這條大河,卻在它的最后 15 公里入海口處,被北方的俄國與南方的高麗分別占據。于是乎,這漫長的 510 公里圖們江流域盡歸華夏之手,而那備受屈辱的短短 15 公里,則成為了圖們江永恒的傷痛與淚水。
在歷史長河的波濤中,圖們江的出海口曾經是華夏女真族人的聚居之地。然而,自十五世紀起,風云突變,李氏高麗王朝表面上對明朝畢恭畢敬,尊稱其為老大哥宗主國,但背地里卻暗潮涌動。
他們派兵剿滅、驅逐女真族人,如餓狼撲食般向北擴張領土。這片原本屬于女真族的土地,逐漸被蠶食鯨吞,圖們江以南的廣袤地域也未能幸免。最終,出海口落入了李氏高麗王朝的囊中。
此后,時間流轉,從十五世紀中葉到十八世紀末期,沿著圖們江南岸,高麗王朝陸續設立了會寧、富寧、鐘城、穩城、慶源和慶興六個重鎮。最終形成了后世華夏與高麗國以圖們江、長白山、鴨綠江為界的局面。
圖們江作為華夏進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自 1858 年至 1860 年間,在沙皇俄國的武力威脅下,清政府被迫簽訂了《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使得圖們江口沿海地區被劃歸給了俄國,這意味著華夏從此失去了寶貴的出海權。
盡管后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華夏與俄國以及高麗國之間的關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出海口仍然受到嚴格限制,僅允許華夏 300 噸以下的漁船通過。
這種限制無疑成為了制約整個華夏東北地區發展的瓶頸。
韋曉寶深知這段歷史的屈辱與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