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瑯和隆克多去琉球怎么還沒回來,都走了快兩個月了吧!”康熙問道。
“回皇上,琉球路途遙遠,估計也就這段時間回來了。”禮部尚書高士奇應道。
“回來了讓他倆直接來見我,朕有話要問。”康熙說道。
“是!”高士奇應道。
康熙看了看眾人后又說道:“松江府的事,你們的意見是先議和,議和不成再開戰!那么你們誰愿意去帶隊議和?”
眾臣聽后都一起看向納蘭明珠,明珠自己也覺得議和方案是自己提出,理所當然的應由自己來完成,于是明珠說道:“微臣愿替皇上分憂,今日便去召見西洋各國在京公使,與他們談判,看看他們有什么要求。”
康熙點頭表示同意,并對明珠說:“好,議和之事就交給你了。希望你能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接著,他轉頭看向索額圖和赫浴,繼續說道:“索愛卿,議和不成,松江府必會開戰,戰事需要你來負責,我命令你為正帥,赫浴為副帥。你們兩人今天就出發前往南京,組織兩江督府(包括江西、江蘇、安徽、上海等地)境內的所有八旗重兵、漢營、水師、督撫等所有兵力,重重包圍上海縣。一旦議和破裂,立即不惜一切代價使用武力奪回失地。我賦予你們臨機專斷的權力,務必保證一戰取勝,速戰速決。”
康熙雖然是一個鐵腕皇帝,但面對強大的敵人,他不得不做出妥協。
他崇尚武力,但目前水師力量不足,只能選擇暫時議和。然而,他內心深處更傾向于通過武力收復失地,因此對議和并不滿意。在這種情況下,他聽取了索額圖的建議,決定采取一邊談判一邊備戰的策略。
會議結束后,納蘭明珠迅速召集了各國公使。
這次前來的公使包括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的代表,他們都是被荷蘭公使德弗里昂邀請而來的。
然而,由于德弗里昂正帶領著各國海軍追擊崇明水師,無法親自參加談判,于是派來了他的副手。
這位副趾高氣揚地走到納蘭明珠身邊,遞上了一封信。
這封信的信封上用中文書寫著“致大清帝國”。
納蘭明珠打開信封,里面是一封用漢字書寫的信,落款是荷蘭公使德弗里昂。
信中的內容讓納蘭明珠大吃一驚,原來這是一份來自多國聯軍的最后通牒。
信中提出了三個休戰的條件,如果不滿足這些條件,他們將繼續發動戰爭。
第一個條件就是要求租用上海縣一百年,并將其建設成為多國公共租界。
第二個條件則更為苛刻,要求拆除吳淞口炮臺,允許外國船只自由進入長江內陸地區。
第三個條件是要求清政府賠償戰爭損失白銀一萬萬兩,這筆賠款需在五年內分期支付,每年支付兩千萬兩。
納蘭明珠看完信后,臉色變得陰沉起來。他知道這些條件對大清朝來說是多么沉重的負擔。
他的手微微顫抖著,心中涌起一股無法言喻的憤怒和無奈。
第一條把上海縣變成了公共租區,那就等于掐住了長江的龍頭。這樣一來,長江流域的所有貨物都要經過這個公共租區,而一旦進入了別人的地盤,就只能任由他人擺布。
第二條,撤消吳淞口的炮臺,等于長江無防,西洋鬼子居然還要求艦船進入長江內地,那整個長江腹地都將在西洋人的艦炮威脅之下。
第三條更可氣,康熙十四年大清全年的國庫收入才只有白銀3000多萬兩,這些強盜就要分走白銀2000萬兩,這是赤裸裸的打劫啊!
這位助手傲慢的說道:“這是我們多國聯軍共同的意見,沒有可談判的余地,如果你們不按照此條件辦,我們將以武力的方式,獲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