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風,風。
皆起風。
風中卷著烈烈殺氣。
風!風!風!
俱是風。
風里藏有騰騰殺機。
大自在天“風刀霜劍”的第一式“大風起兮”,就出人意表。
這一式的精妙之處在于用了一種難有人能達成的意境!
叫“臨風布陣”。
據鐵手所知,歷代“斬經堂”惟有太師公丁郁峰,師公韋青青青方有此能。
“臨風布陣”的技法乃丁郁峰所創,他的劍法刀法與旁人迥異,將“風刀霜劍”一千零一式串聯成陣法,每一式都是陣法的一個變化。
一千零一個變化組成了一個陣。
丁郁峰的徒弟韋青青青就是受此啟發,領悟創出絕招“千一”。
大自在天“風刀”的風驟然成了陣,要困住對手,絞殺對手。
鐵手沒有退路,只得應戰。
他長吸一口氣,雙臂翻飛,倏然打出十二掌攻向了“刀風”。
依然看似簡練的掌法,簡單的動作,卻打出了令人咋舌的效果。
鐵手瞬間打出的十二掌,使出了十二種變化。
每一掌皆是一個轉變,或說每一掌本就是變。
鐵手的掌化為:穿掌,推掌,塌掌,按掌,撩掌,采掌,切掌,挒掌,繃掌,挑掌,托掌,插掌。
偌大的廳堂內,掌影閃動,氣勁激蕩。
一時間,掌到之處,風就陡然停住,隨之即滅。
風沒了,“風刀”的風勢就止了,“陣”固然就布不成型。
鐵手憑借渾厚扎實的內力,以內勁壓住風勢,再用精妙的掌法瓦解了大自在天的刀勢。
“風刀”沒了刀勢催動,也就失去了依仗和助力,這一式“大風起兮”無形中也就破了。
招是破了,可危機尚存。
大自在天在鐵手破招時,已然欺近鐵手身前,右手使了“風刀霜劍”的第二式“霜氣橫秋”。
起落間,大自在天朝著鐵手腰間一劍橫斬過去。
劍亮如星。
鋒寒似霜。
劍凌空斬來,破空劃出一道耀目的劍影,霎時間照亮了大自在天的臉龐。
面寒似劍,尤勝于劍。
她白玉的面靨透骨的冷,妖悒的細眉向上一剔,宛若蒼茫的大雪中掠過一道鬼魅的黑影。
既冷又陰。
她的劍亦是如此。
這是實打實的一劍,鐵手也只能實打實的去接,他雙臂一招“雙峰插云”,左臂外擋,右臂內護去接對方的劍。
“鐺”的一聲,鐵手的左臂格在劍刃上,發出銳響,硬是接住了這一劍。
但擋住了劍,劍勢仍在,攻勢未停,不可思議的再攻了鐵手一劍。
原來那“楚子雙魚劍”又薄又輕,且彈性極柔。
劍身斬在對方鐵鑄般的手臂上,一下子受到撞擊就彎曲了,就像一根扁擔抬了數百斤的重物,壓出一道彎彎的弧度。
僅僅是彎曲,絕沒有折斷。
大自在天被擋的那劍,劍身反而順勢一拐,劍尖似蛇信子一樣挑刺鐵手心窩。
劍鋒亮的就像毒蛇的利齒,絕情的讓人汗毛豎起,徹骨悚寒。
這才是劍中暗藏的玄機,也是真正的殺招。
鐵手見此情形,左臂外擋姿勢不變,右臂快速平移內格,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劍尖架開。
右臂封架這一擊時,他還打出一掌,劈向大自在天。
剎那間的功夫,鐵手不僅化險為夷,且轉守為攻。
攻的快,攻的急,攻的多。
他的那一掌倏然化為二掌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