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訥很懵逼。
大伙都知道朱元璋為何突然駕臨曲阜目的是什么。
可總應該先拜拜孔圣人吧。
孔訥早就計劃好了,在大成殿前,借著圣人的話,告訴朱元璋,天下人分為治人和治于人兩種。
治于人都是賤命,他們享受天下讀書人的恩澤和庇護,當差納糧,天經地義。
治人輔佐天子治理國家,教化萬民已經很累了,不當差納糧,同樣天經地義。
這是自古以來的法則,變不得。
變了,就要天下大亂,就要亡國。
我的話你可以不聽,但圣人教誨,你敢不聽?!
誰知朱元璋直接開門見山,不按套路出牌,打了個孔訥措手不及。
楊帆站在朱元璋旁邊,孔訥臉上表情看得一清二楚。
那叫一個精彩。
孔訥深吸一口氣。
身為儒家之首,身為孔家之長,如果支持官紳一體當差納糧,豈不是斷了天下讀書人的財路。
會被戳斷脊梁骨。
他看了一眼朱元璋身后的李善長,開口道:“吾皇圣明。”
“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本就違背綱常,不是可行之法,強行實施,只會天怒人怨。”
“官紳不當差不納糧,是千百年來的成例,還請陛下收回成命,免得傷了國本。”
他身后的官員士紳紛紛下跪,“請陛下收回成命,還天下太平。”
朱元璋聽完,沒有當場發怒,而是仰天大笑。
但那笑聲,在腦袋上空回蕩,讓人不寒而栗。
下一秒,朱元璋的目光瞬間變得冷厲無情。
“布衣百姓是大明子民,爾等也是大明子民,為何百姓要當差納糧,而你們不用?”
朱元璋是勞苦大眾出身,早就覺得官紳不當差不納糧很不公平了。
老百姓養著你們,你們卻心安理得享受著民脂民膏。
憑什么?!
此時的孔訥當真是錚錚鐵骨,迎上朱元璋那道吃人的眼神。
“陛下,官紳都是讀書人,讀書人讀的是圣賢書,輔佐陛下統御萬民,治理四海,理應不當差不納糧。”
朱元璋呵呵了。
“讀圣賢書就可以不納糧?誰規定的?”
孔訥回道:“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好,很好。”
“孔訥,咱問你,你是想不當差不納糧,還是想襲爵衍圣公?”
孔訥:“……”
這特么是道送命題。
衍圣公三個字,誘惑太大。
為了衍圣公,自己要妥協?
可要是選了后者,還不得被天下讀書人噴死。
后邊有人提醒:“孔先生,你是儒學執牛耳者,天下讀書人可都看著你呢。”
孔訥被架到了火上烤。
他深吸一口氣,“陛下驅逐韃虜,復我漢人江山,立國大明,功蓋千秋,臣不希望因推行新法毀了陛下一世英名,背上千古罵名。”
朱元璋明白了,全明白了。
他冷笑一聲,“別人說這話,咱高興,但你說,咱不喜歡。”
“咱復不復漢人江山,跟你孔家有什么關系?”
“不管誰坐江山,你們孔家不都是作威作福的衍圣公嗎?”
朱元璋罵人不吐臟字。
千年罕見世家,百代世修降表。
“孔訥,聽你的意思是,不支持新法,對吧?”
孔訥瞥了一眼朱元璋身后的李善人。
李善長遞過去一道肯定的眼色。
小孔,大膽說,天下讀書人都挺你,精神點,別丟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