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憤怒之余是冷靜。
他對朱棣有些不悅。
“老四,你也是當皇帝的人了,怎能如此急躁,一點事就生氣怎么行?!”
“咱告訴你,做皇帝第一原則就是要穩重,遇事不慌,處變不驚,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朱元璋看向楊帆:“老楊,咱問你,七十二個倭寇逃走了沒有,有沒有被殲滅?”
“全被擊殺。”
“沒留活口就好。”
可楊帆又補充了一句:“但前前后后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臥槽他娘的。”
原本淡定的朱元璋突然暴跳如雷。
他腦瓜子嗡的一下,氣得橫眉倒豎。
“讓七十二個倭寇在大明的土地上橫行一年多,朱厚熜干什么吃的!大明干什么吃的!南京守軍干什么吃的!”
朱元璋的情緒像火山一樣爆發。
他想殺人。
大明朝的臉都丟盡了啊。
楊帆同樣憤怒異常。
“這只是一個開始。”
“自此倭亂一發不可收拾,連續十幾年侵略大明東南沿海,燒殺搶掠百姓,東南大亂,朝廷焦頭爛額。”
倭寇對華夏的侵略,絕不是從甲午算起。
他們對華夏的覬覦之心,就從未改過。
銘記歷史,就是等將來一天,報此血海深仇。
朱元璋肺都要炸了。
“老四,你馬上整兵南下,對倭寇,不留一個活口。”
朱棣恨不得現在就飛到東南。
“兒臣立即整兵。”
楊帆捂臉。
“不用整了,京城就沒有能打的兵,要不然被韃子包圍,也不至于無一人敢出城迎戰。”
“老四直接過去就行,東南有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能震懾住倭寇。”
朱棣問道:“他們三個很厲害嗎?”
楊帆點頭,“東南倭寇就是他們平定的。”
“后世有人黑大明無名將,戚繼光和俞大猷就是名將,是民族英雄。”
朱棣對名將,惺惺相惜。
他親自上過戰場,最是敬佩名將。
“那我更想早點去東南,一睹大明名將的風采。”
“那你明日出發去南京。”朱元璋做了決定。
老四更擅長打仗。
老朱坐鎮北京,老四坐鎮南京。
一文一武。
看咱父子倆如何扭轉頹勢,中興大明。
朱元璋的氣還沒消。
“老楊,嘉靖時期,倭寇為何如此猖獗?什么原因?”
說到這一點,楊帆有話說。
“很多人說倭寇橫行,是因為海禁,不允許貿易。”
“這特么娘的扯淡。”
“大明海禁還成了倭寇侵略的理由?”
“這是什么狗屁理論!”
這一次,朱元璋站隊楊帆。
倭寇侵略,還要從被侵略者身上找理由,說這種話的人,漢奸無疑了。
朱元璋是海禁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
寸板不得下海。
朱元璋問道:“那你覺得倭寇橫行的原因是什么?”
“很簡單,東南軍備廢弛。”
“如果有一支強大的軍隊鎮守,你看倭寇敢來犯嗎,打不死他們。”
朱元璋和朱棣氣得直拍桌子。
想不到大明不僅皇帝爛,朝臣爛,軍隊連帶著一起爛。
朱棣已經迫不及待。
“父皇,兒臣要去看看大明的這些兵窩囊到什么程度,倭寇能有韃子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