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過得很快,老楊家已經把莊稼地里的草鋤凈了澆完水了。
接下來的時間再開墾土地已經錯過了耕種,老楊家一致決定趁空閑把房子建起來,這個地方的山雖然多,但不適合挖窯洞,雨水來臨隨時會有塌方的危險。
于是楊老爺子去鎮(zhèn)上找個人卜卦后,老楊家開始了挖地基。
楊阿爺帶著一大家子人,在選好的山背上開始砍樹、挖樹根、撿石頭把山背脊給鏟平了。
拿準備好了的草繩,拉成直線,再用草木灰沿著直我撒,直到房屋的框架都給撒出來了,不管是怎么看都像畫出來的。
楊阿爺還讓兒子們地指拇大小的木棍,綁成篩子樣子,選了塊石頭少的地方,把木篩傾斜擺放,便于篩泥土。
木篩下的細泥用來筑墻,上面的石頭丟棄。
本可以用黃泥土最佳,黃泥沒有石頭,但現在還沒有發(fā)現黃泥土,只能用篩過的泥土代替。
本來這些是老楊家人不懂的,以前的老家都是草和泥土做成泥坯。
這邊建房不一樣,所以楊阿爺帶著幾個兒子,去外面轉了一圈回來時,帶回來了建房子的工具。
楊老大和楊老二幫楊阿爺把工具帶到工地。楊老三領著幾個弟弟挑著筐往篩泥土的地方去。
他們到時,楊家的媳婦已篩了一大堆細泥。宋裊裊和楊六嬸正在拿木篩,準備換個地繼續(xù)篩。
大伯娘和二伯娘都在吭哧吭哧的挖泥土,小娃娃們就負責把篩出的石頭丟掉。
楊老三帶著兄弟把泥土挑到工地時,楊阿爺已經讓楊老大把工具擺放在草木灰畫線的位置上。
長方形的木盒子,只圍了一周,上下是通的,聽說這邊的人把它叫做墻盒。
把墻盒放在畫好的線上,墻盒的寬度就是墻體的厚度,大的1.2尺左右,長度6尺。
把泥土裝滿墻盒后,楊阿爺和楊老大各站在墻盒的兩端,手里各拿一只木杵,木杵的一端為偏形,一端圓形,中間手拿的地方有大人虎口大小的圓棒。
開始用木杵你來我往的朝墻盒中的泥土砸去。不一會泥土就見底了,楊老三繼續(xù)向墻盒中填滿泥。
楊阿爺和大兒子繼續(xù)用木杵砸,一直把松散的泥土夯實了,繼續(xù)填土,直到整個墻盒裝滿的泥土再也夯實下去。墻盒就可以拆卸下來繼下一塊墻體的制作。
第二塊墻體就不需要墻盒上的活動擋板了,把擋板去掉后,用木銷把墻盒固定在已經做好的墻體上,繼續(xù)往墻盒中填土、夯實,周而復始干。
只是踩在墻盒上拿木杵你人換了。
楊老四興高采烈的搶到拍板,等墻體出來,他就拿著拍板往墻上使勁的拍,像不要錢一樣的拍,看得觀看的人心癢難耐。
楊老四拍了幾塊墻體后,開始在找人代替他干,這看著輕松的活,但架不住一直是一個姿勢,手還酸。
這不逮到一個四處張望的楊老七。小伙子沒見過這樣建房子的,能不稀奇嗎,看周圍溜達的小娃還少嗎?但楊老四就是看這大小伙在溜達,不順眼。
“老七,干嘛呢?四處溜達像什么樣,不知道多挑點泥巴過來,或者幫你嫂子們挖土。馬上要娶媳婦的人了,這么不懂事。”噼里啪啦的說完,也不等楊老七說話,自顧自的把手里的拍板往楊老七手里一塞。
“你這么閑,來干這,我去挑泥。”說完就走。
楊老七看著自家四哥匆忙的背影,又看了看手里的拍板,高興的往墻體上拍使墻面更加光滑。
晚間收工時,楊阿爺吩咐幾個兒子,把家小娃娃割的蕨草全部蓋在墻頂上,再往草上壓根木頭。防止下雨淋杯墻體。
飯后,楊老爺子對楊老大道:“老大、老二,你倆明天去趟鎮(zhèn)里,看看匠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