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四載,河南郡的幽邃山巒之中,隱藏著一座與時代格格不入的現代風三層小洋樓。許牧負手而立,目光深邃,凝視著面前兩位被牢牢束縛的不速之客。
“老楊,老來,可曾想清楚?此刻良機難逢,是否愿意隨我共謀大業?”他的話語擲地有聲,穿透了空間的靜謐。
二人身前,兩名身著制式軍裝,鎧甲閃爍著磷光的士兵嚴密看守。他們的雙手反綁于背后,動彈不得。這二位是在桃源邊陲被哨兵意外捕獲的,錦衣華服,顯然非富即貴,很可能是行商中的佼佼者。
其中一位身形魁梧,雖已年近半百,卻依舊身手不凡,曾以一敵二,險些逃脫哨兵的圍捕。另一位則是中年發福,一副養尊處優的模樣。若非他在關鍵時刻拖了后腿,哨兵們能否成功擒獲還是未知數。因此,許牧在捕獲二人后,特意加強了外圍哨卡的兵力配置,以防萬一。畢竟,他所圖非小。
顛覆!這二字僅是想想便足以讓人心潮澎湃,自然不能輕易為外人所知。許牧自大業十二年,也就是兩年前穿越至此,未曾料到會踏入隋末亂世的旋渦中心。
此時,開皇盛世的輝煌已被隋煬帝的暴政消耗殆盡,天下勞役繁重,水旱災害頻發,苛捐雜稅壓得百姓喘不過氣。面對此景,許牧毅然決然地踏上了他將為之奮斗終身的道路。
顛覆!亂世之中,人命如草,想要安逸度日幾無可能,更關鍵的是,他穿越之時,竟獨自一人出現在了河南郡的深山老林之中!根據后來的推測,他很可能正處于秦嶺山脈一帶。
他降臨之處,是一個隱匿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山谷,占地不過兩畝,卻別有洞天。田地中栽種著后世的作物——土豆、水稻、辣椒、棉花等,這正是許牧手中握有的金鑰匙!
盡管面積有限,但許牧驚喜地發現,這片土地竟擁有加速生長的神奇能力!尋常蔬菜在這里瘋長,一日之功抵得上外界十日。短短數日,稻谷與土豆便已成熟。
于是,許牧在此安家落戶,開啟了他幸福的農耕生活,并開始大量囤積糧食。當他走出山谷,意識到自己正處于隋末亂世,那份顛覆天下的決心愈發堅定,他花費數月時間,瘋狂積累糧食。
正如元末亂世中的造反專家朱升所言:“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簡而言之,便是積累糧食,穩固根基,暗中發展,待時機成熟,一鳴驚人。
亂世之中,糧食比金銀財寶更為重要,因為有了糧食,便能聚攏人心,積累財富。
幾個月間,他利用那兩畝神奇之地,囤積了數千石大米和土豆,足以作為主食。隨后,他開始了他的“說服”之旅……嗯,或者說,是勸人共謀大計的征途。
他首先將河南郡內那些因戰亂流離失所、食不果腹的貧苦農民帶進了深山。亂世之中的農民,為了逃避沉重的勞役和賦稅,往往選擇遁入山林,成為野人。許牧借此機會,大力宣揚顛覆的好處,日復一日地“洗腦”,承諾跟隨他的人每月可分得糧食,以此漸漸壯大隊伍,從孤身一人發展至如今圍繞山谷建立起的萬人之城,全憑他那三寸不爛之舌。
這個時代,農民最容易被說服,只需提供糧食和棲身之所,他們便會視你為領袖,尊你敬你。尤其在亂世,生命脆弱如草,但有一類人卻不易被說服,而這正是許牧最為渴求的——有學識之人。
有文化意味著見多識廣,更重要的是,他們往往擁有財富,不會輕易被糧食所誘惑。此時,許牧的口才便顯得尤為重要。
“老楊,老來,這大隋已病入膏肓,楊廣昏聵無道,何不與我一同顛覆舊制,推翻暴君?未來,你我并肩,萬人之上,何其壯哉!”許牧拍著老楊的肩,心中深知,正是這類人才是他最需要的。
這二人被俘后,許牧與他們交談,得知他們皆有學問,知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