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什么玩笑,還要那城門做什么擺設?
他所依賴的,無非是背后那座倚山而立的堅壁,天然的后防線。
至于前方的城門,許牧根本未曾放在眼里。
甚至,他已在心中盤算了許久,要用水泥在城中另筑一道內城墻。
防患未然,萬一將來外城淪陷,敵人攀上城垣,定會驚訝地發現……
他們跨越了外城的屏障,卻還面臨著另一堵高達兩丈的內城壁壘。
那是何等令敵手絕望的場景?
在許牧的反復強調下,命令傳回萬民城,房玄齡火速行動,指派市政規劃司緊急繪制內城防御圖。
此時,老楊正于市政規劃司的辦公室中,埋首于設計圖之中,還以為是要為萬民城構建內墻。
“如此安排,應是萬全之策了。對了,待戰事稍緩,我們應在城外挖掘一條護城河,水深足以致命。那時,看誰還能攻克這座城池!”
作為萬民城的領路人,許牧考慮得極為周到。
張須陀對此早已習慣,兩年時光,讓他熟悉了主公謹慎的性格。
步步為營,根基未固,絕不輕舉妄動。
然而,孫穎聽到許牧的計劃,卻是滿臉疑惑。
建造內墻?
僅憑這幾個人?只怕尚未竣工,天下的格局已成定局了吧?
還要挖掘護城河?
水源又從何而來?雖說陽城附近有條永濟渠,連通黃淮,是現任天子登基后的杰作。
但它距此地卻有一千多步之遙,要挖到猴年馬月?
孫穎越想越覺得主公的構想匪夷所思。
輕輕搖頭,他還是先去構思明日的譏諷信和請封信怎么寫吧。夕陽西下。
上午檢查完城墻防御后,許牧一直在思索如何治理陽城內務。
歷經戰火洗禮,陽城如今僅剩下二百余家居民。
而這二百余家,許牧清點發現,全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
他們的子女多被楊廣征召服役、出征,一去十載未歸。
在這樣的時代,幾乎等同于訣別。
對于這批孤獨的老人,許牧在思考,如何讓他們發揮作用。
在獨孤盛主管陽城事務時,這群老人的任務是洗衣做飯,為驍果軍提供后勤支持。
但卻沒有一分報酬。
雖未過于苛刻,實則將他們視作了無償的勞力。
“眼下建立養老院顯然不合時宜,萬民城還未發展到那一步,但他們又能承擔什么工作呢?”
許牧漫步在陽城街頭,望著主街上稀疏凋敝的店鋪,搖了搖頭。
接著,他步入民眾聚居之地,見他到來,一群年逾六七十的老人顫巍巍地跪地行禮。
每個人的面孔都干癟憔悴,神色暗淡,望見許牧身后森嚴的鐵浮屠,更是匍匐在地,顫抖不已。
亂世之中,他們見證了太多的戰火,見識過形形色色的亂軍。
即便是大隋正規的驍果軍,對他們也未曾善待。
平日里動輒上門索求,就連這次防守城池的糧草,也是從各家搜刮的陳年舊糧。
“有了!萬民城居民區首期工程一個月后竣工,屆時將有十幾棟住宅樓,可讓他們擔任宿舍管理員!”
望著這些站立都不穩的老人們,許牧忽地為他們找到了生活的出路。
在古代,老弱婦孺常被視為累贅,尤其是在亂世,生命脆弱如草芥,有時竟不如一頭牲畜值錢。
正當許牧沉思時,跪倒一片的老人中,一位手持拐杖的老人偷偷抬眼打量著他。
近幾日,陽城的變故太多。
先是裴虔通的驍果軍入駐,隨后裴虔通夜逃,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