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的意思,姜氏在心里組織了一下語言,硬著頭皮道:
“侯爺,今兒收到了商都的年禮,大嫂在送年禮的時候還給我寫了一封信。信里提到了她家少陽。
說起來,少陽剛出生的時候我沒有出嫁呢。小時候就覺得模樣和大哥很相似,現在長大應該也差不了!
今年虛歲十八,前年科舉中了秀才,聽說陽哥兒性子極好學問很扎實,三五年內中舉的希望極大。
嫂子就想同我們親上加親......”
趙牧云冷著臉聽完夫人的解釋后,很不客氣道:
“剿賊最有經驗的閻王軍和裝備最齊全的凈軍,都剿賊好幾個月了,結果卻是流民越打越多。
商都要是沒有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拱衛,多半早就被流民攻陷了。
朝廷的重兵都集中在九邊重鎮和商都,十三個布政使司的府兵都是不中用的。
閻王軍和凈軍想要徹底剿滅這些流民,短則三兩年,長則五六年!這般情況下,朝廷如何會開科舉?
退一萬步講,哪怕大哥家的陽哥兒現在就是進士前三甲,我也不會讓染姐嫁去商都的。
內亂外患都沒有解決,只有呆在侯府才是最安全的!”
趙牧云沒說出口的是。
自家侯府日子都不富裕,夫人娘家那種一代不如一代的清流,說不定嫁過去,還得用染姐的嫁妝來養家。
最重要的是。
商都那么遠!
要是閨女在婆家受氣了,他都鞭長莫及!
他才三十出頭呢,腦子還沒糊涂!
姜氏確實沒有想到,各地流民居然這般難剿。
如此一來,陽哥兒的科舉怕是要被耽擱了。
但想到自家閨女的情況,她也很是頭疼:
“侯爺,開年染姐就及笄了!再耽擱三五年的,哪家好兒郎愿意娶個老姑娘?商都的淑女們,可都是及笄前就訂下親事來的!比起年年都要和韃靼打仗的邊城,嫁去商都不是更安全么?!”
趙牧云不以為意:
“莫要拿我趙牧云的嫡女與你們商都的女子相提并論,我閨女就是過了二十歲也不愁嫁!”
這句話直把姜氏氣了個仰倒。
商都女子怎么了?
她們這種清流貴女,哪一個不是尚未及笄就被媒人踏破了門檻?
要不是自家閨女成天跟個野小子一樣。
打遍了邊城甚至是懷慶府的公子哥們。
她每次參加宴會,只要一提自家閨女,各家夫人都唯恐不及。
地方就這么大一點,大家都知根知底的可不好隱瞞孩子的性情。
所以。
娘家大嫂的這一封信,讓她眼前一亮。
結果可好。
人家父女倆。
一個聽她提到娘家侄兒,就把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直言自己不喜歡文弱書生。
當爹的,竟然直接開地圖炮。
還把她們商都的淑女們都狠踩了一遍。
哼!
那么瞧不上,當初為甚要娶她這個商都女?
侯夫人正在氣頭上。
壓根忘記,她當時是奉旨嫁人的!
豬肉西施她,干活比殺豬還絲滑!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