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商戶都進行了劫掠,這讓當地的大戶都極為不安,稍有些能耐和勢力的,像李察罕那種的色目貴族還能夠想方設法搬出河南,一些沒有背景和勢力的尋常富商只能眼看著家財被紅巾軍劫掠一空。
太不花見到成效以后又開始召集也先帖木兒兵敗之后的潰軍開始反擊,被任命為討賊先鋒的關鐸在大敗也先帖木兒后根本沒有將元兵放在眼里,還將他們是那天夜里的潰兵對待,大意之下連敗了幾陣,有一次還差點丟了腦袋。
待劉福通等人真正重視起太不花之后,太不花已經開始開倉放糧,實施與紅巾軍一樣的撫民政策,贏得了不少當地百姓的支持。
劉福通等人見勢不好,便集結人馬向太不花發起了正面進攻,卻沒想到在正面對決之中,披堅執銳的元兵輕而易舉地擊敗了連兵器都是五花八門的紅巾軍。
由于這一場大敗來的太過突然,以至于劉福通還以為是戰將指揮的過失,于是又分別改用潘誠、李武、崔德、毛貴等人上陣進攻。
幾個來回下來,劉福通震驚地發現己方竟然每次都沒有占到上風,元兵一方隨便派出個千戶領兵就能仗著兵器盔甲的優勢取勝。
劉福通和麾下將領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以后開始避免與元兵正面交戰,可聰明的太不花卻在此時下令發起反擊,集合了所有可用兵力強攻汝寧。
這一次可不比鞏卜班攻城,太不花命人準備了充足的攻城器械,再加上紅巾軍準備不全,應對的不及時,汝寧城僅守了兩天就告破,要不是劉福通見勢不好派主力部隊提前撤出,沒有在汝寧展開決戰,紅巾軍的將領很有可能在汝寧就被太不花一鍋端了。
汝寧被元兵平復之后,劉福通和太不花都徹底看清楚了己方的優劣勢所在,太不花集結大軍一往無前,劉福通則分兵四出到處偷襲,雙方自此開始鏖戰,誰也奈何不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