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在第21章時才會出生,前期存在感不高。因為前面的事件、背景比較重要,不能沒有,又怕后面用倒序的形式寫出來會混亂,干脆就按時間順序寫了。)
在宣朝,要說最顯赫最榮耀的王府那肯定不是某位皇子的王府,而是異姓王平西郡王府。
皇子王爺都是降等襲爵,一代一降等,幾代之后就淪為普通皇族,而平西郡王卻是個世襲罔替的爵位,永不降等。
(宣朝爵位順序:親王、郡王、國公、侯、伯、縣子、縣男)
第一代的平西王藍輝,是宣朝太祖皇帝榮英的結義兄弟,隨著太祖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宣朝立國時,藍輝被封為平西郡王,也是唯一的異姓王,藍家陡然變得顯赫,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藍輝可不是只會舞刀弄槍的莽人,藍家在前朝是個不大不小的世家,藍輝從小也是博覽群書的,他自然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
就算太祖與他君臣情誼不變,可后世子孫呢?歷朝歷代的開國勛貴有幾家延續百年得以善終的?為了避免悲慘滅族的命運,藍輝定下了幾條家規。
第一:藍家人帶兵但不可貪戀兵權,出征回來第一件事就是上交虎符,擁兵自重永遠是武將大忌。所以平西軍雖一直是由藍家統領,但非戰時虎符一直在皇帝手中。
第二:藍家不與皇室聯姻,免得牽連進帝位之爭;不與世家大族聯姻,免得有結黨營私之嫌,招皇帝忌憚。
而且藍輝還憑借與太祖的交情,在太祖面前立下了藍家只做純臣的誓言,裝可憐賣慘請太祖下了旨,皇家不得給藍家人下旨賜婚,免得后世子孫被皇帝逼迫不得不婚嫁。
第三:藍家人在百姓面前一定要保持低調,不留惡名也不能美名滿天下。藍家只求簡在帝心,不求百姓擁護,若一個武將世家得了民心,那離滅亡也不遠了。
幾條規矩都是為了讓皇帝對藍家放心而定的,藍家人上戰場那絕對都是忠心耿耿、浴血奮戰的好男兒,只求皇帝能看到藍家的忠勇,保藍家萬世太平。
宣朝立朝之初,太祖太宗兩位皇帝重視武備,軍隊震懾力十足,邊境四方安寧,百姓安居樂業,藍家也人丁興旺。
可隨著朝廷內重文輕武之風盛行,后世皇帝也忘了先祖立朝時的勇武血性,軍隊戰斗力開始衰弱,宣朝周邊的群狼嗅到了機會,最終邊境戰火重燃。
藍家人一批一批的上了戰場,可軍隊訓練不足導致戰斗力不強,吃空餉嚴重導致兵員不足,朝廷不重視軍備導致軍需不足,而周邊的蠻夷各個勇武善戰,邊境保護戰打得艱難。
藍家人一批一批地死在了戰場,無論嫡系還是旁系,不到百年,藍家的人口銳減,甚至有幾代,嫡系只剩了一根獨苗。
藍家人艱難的支撐著平西王府,也努力的訓練平西軍,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平西軍總算成了宣朝四支邊軍中最強的一支。
因著藍家忠誠可靠,低調辦事,把好名聲讓給皇室的作風,再加上藍家為了保家衛國死的人太多了,榮家的皇帝不好意思也沒必要對藍家下手,是以平西王的爵位順利地傳承下來。
到建元十七年,因為二十幾年沒爆發慘烈的大戰,藍家嫡系休養生息,總算恢復了些元氣。
這一代的平西王一共兄弟四個,因為王太妃黃氏還在,所以并未分家,四房人都住在王府里。
大老爺就是平西王藍慶煌,娶王妃趙氏,膝下兩個嫡子,一個庶女。
嫡長子藍晏明,十五歲時被冊封為世子,如今十九歲,去年娶了世子夫人王氏,尚無子嗣。
嫡次子藍晏景十七歲,與兵部一個五品官員的嫡長女定了婚約,尚未大婚。
庶女藍晏姝才剛五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