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敏儀罰跪的事不但驚動了后宮,也驚動了前朝。藍敏儀往常的受寵程度有目共睹,此番許多人都在揣測這背后的隱情。
許多與藍家交好的人家憂心卻也不敢表現的太活躍,生怕落個結黨營私的名聲,但一些卸了任的老將軍卻不管這個,他們都是老平西王那一輩的,對藍家僅剩的這棵獨苗十分看重。
云喬今天接待了不少上門探聽消息的老將軍,好好的安撫了一頓,又妥帖的送出了府門。
罰跪的原因云喬肯定是不能說的,況且他自己都不知道現在情況如何了。
自從在寒石城與眾人分開,藍敏儀孤身一人隨周凡入京,他們所有人就與她斷了聯系,如今也就是按她之前所說的,靜待陛下決斷。
而養心殿里的榮韶凌也在等,他在等周翔的消息,周翔去審問英親王了。
英親王半月前就已經被押解進京,如今關押在宗人府,其家人則被圈禁在英王府,其叛國的罪行尚未有定論。
榮韶凌心浮氣躁地批著奏折,同時努力克制住自己時不時冒出來的,將門外那個臭丫頭痛揍一頓的想法。
五年前的事,經過了這些天的冷靜和自我開解,最初的怒氣已消減大半了,但今天才知道的英親王的事真是讓他極度憤怒了。
既生氣藍敏儀對他的不信任,更生氣的是藍敏儀處理不當,一不小心這朝堂就得動蕩,若他早知此事,又怎會將英親王送去宗人府?
如今宗人府的宗令是榮韶康,這可是懷文太子的次子,榮韶凌的堂兄。
若非當年懷文太子死在戰場上,榮韶康也該是位皇子王爺,甚至如今這皇位也可能是他來坐。
當年懷文太子死后,建元帝雖悲痛萬分卻也無可奈何,他不可能舍了兒子立孫子。
懷文太子的長子被封為了惠親王,而榮韶康這個次子只得了個國公。
弘嘉帝繼位后,對太子皇兄留下的孩子雖關照卻也限制,有錢但無權,希望他們能庸庸碌碌安享富貴,只可惜惠親王因病早逝,只留下了榮韶康。
榮韶康本以為弘嘉帝為了體現對皇兄子嗣的愛護會給他個王位,哪怕是郡王呢。
誰知弘嘉帝并沒有這么做,將惠親王風光大葬了就算了,榮韶康內心不滿但也聰明地沒做什么。
在榮韶凌兄弟相爭時,榮韶康很機智的選擇了榮韶凌,榮韶凌登基后,將與他做對的原宗人府宗令,一個迂腐的堂叔祖父撤了職,換成了榮韶康。
英親王的事,榮韶凌本意是將其交由三司審理治罪的,但榮韶康入宮請旨:英親王身為皇室宗親,所犯罪責應由宗人府審理定罪。
皇親犯罪該由何處審問其實是沒有嚴格規定的,立朝之初本是將這個權力給了宗人府,但宗人府當權的都是皇族中人,有時難免偏頗。
太宗時曾避開宗人府,命三司審問其堂弟,打破了宗人府專管的局面,此后交由何處審就看皇帝的想法,及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
榮韶凌上位后對眾皇親管束頗為嚴格,嚴查皇親的違法行為,是以榮氏族人對其頗有微詞,榮韶康在其中調解也算盡力盡力,所以榮韶凌不想太駁了他的面子。
而且榮韶凌雖心狠手辣,但也不想將族人壓得太狠,該安撫還是要安撫的,若是皇族勢力衰弱,各世家就得張揚了。
英親王入宗人府代表了榮韶凌對族人特權的認同,考慮到英親王通敵叛國一事證據確鑿,絕無翻案的可能,榮韶凌也就讓榮韶康將英親王帶走了。
榮韶凌現在悔青了腸子,雖然英親王不至于傻的向苦主兒招供,但萬一呢,他若是受不住刑說出當年的事,榮韶康豈能甘心?
若榮韶康野心大一點,完全可以造謠是弘嘉帝與藍家和謀殺了懷文太子,謀奪皇位。弘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