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查案的事交給榮晟恩,藍敏儀就在江陵愜意地住了下來,不得不說,這金銀堆起來的日子是真舒服,比在宮中還要好。
藍敏儀說是來賞江南風光散心的,可來了四五天了,她就沒出過行宮。
當?shù)毓賳T及其家眷前往拜見也都被拒之門外,擺明了不喜歡來往應酬。
倒是送去的賞玩之物以及特產(chǎn)小吃都收下了,偶爾還會有話傳出來:那幅雙面三異繡的屏風精致;新制的香清甜怡人;今天的點心形狀別致風雅……
隨著這些話出來的還有賞賜,多是金銀等物,指名賞給繡娘等人,出手大方。
藍敏儀還親自召見過幾位手藝人,據(jù)說公主殿下非常和善,有幾人還得了進京伺候的機會。
這公主殿下對待官員和百姓的態(tài)度區(qū)別也太大了。
陸巡撫公務繁忙,沒空跟她耗著,況且一個公主可不值得他長期停駐在此,因而早就向藍敏儀辭行回了省城。
陸巡撫回去后,其他各處的官員也陸續(xù)回了屬地,江陵城里來往的官員一下少了一多半,只剩下江陵本地的官員。
江陵知府每日帶著手下官員來行宮請安,雖然每天都吃閉門羹,卻仍然風雨無阻。
畢竟禮多人不怪,他的禮數(shù)周全了,公主殿下心情不好想發(fā)火時也不至于找他的麻煩。
這日江陵知府帶著人來行宮門前走過場兒,毫不意外地吃了個閉門羹,正要輕車熟路地打道回府時,就見幾十個護衛(wèi)護著一輛奢華的馬車到了行宮門前。
馬車停下,兩個丫鬟扶著一個優(yōu)雅雍容、儀態(tài)萬方的女子走了下來,看著三十歲左右,眼神從容中帶著智慧,見過大世面的感覺。
江陵知府臉色一冷,“她什么時候回來的,怎么沒人來報?”
那女子就是白舒意,奉陛下旨意前來江南賣高價鹽,一下子將鹽商們的利潤砍去了大半。
鹽商們自然不甘心就犯,官員們也肉疼,畢竟鹽商賺得少了,他們收到的孝敬也就少了。
可白舒意是奉旨賣鹽補貼國庫,賣的又是朝廷鹽場的鹽,江南省再猖狂也不敢明目張膽地抗旨不遵,鹽商們總得出點兒血,意思一下。
況且那處鹽場是新建的,就算產(chǎn)的鹽一直沒有出售,一年半載的也積不了多少,對鹽商們而言不過九牛一毛。
所以最初眾人對白舒意的態(tài)度輕松中帶點兒蔑視,她帶來的那些鹽被手握鹽引的大鹽商們直接包圓了,多大點兒事啊,鹽商們最不缺錢了!
誰知買了這第一批幾萬斤,沒過幾天,第二批就運到了,十萬斤,聽到這個數(shù),大鹽商們面上不顯,心里卻在嘀咕:她哪兒來這么多鹽?
沒過幾天,第三批鹽又運到了,還是十萬斤,對大鹽商們來說,這點兒銀子不算什么,但這事兒卻讓他們犯嘀咕,總有種成了冤大頭的感覺。
所以大鹽商們就開始借故推脫:這鹽一時半會賣不出去,沒這么多庫房存;家里資金周轉(zhuǎn)不開……
對于這些理由,白舒意好像都信了,也沒逼他們買,只是在還剩幾萬斤沒賣出去時,她命人聯(lián)系了大鹽商下面的中小鹽商們,反正這些鹽不能留在她手中。
這下大鹽商們急了,他們幾代人的努力才徹底壟斷了鹽的貨源,這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啊。
大鹽商們找上門去要說法,結(jié)果被白舒意三言兩語就用家國大義頂回去了,國庫空虛,各處用度不足,充盈國庫才是首要任務,這鹽無論如何她都要賣出去。
大鹽商們咬牙收了第三批,然后是第四批,接著是第五批,大鹽商們的臉色越來越差。
好在第五批買下后,白舒意的鹽好像是賣光了,在江南水鄉(xiāng)游玩了幾天就離開了,不知怎么就又回來了呢?
她這段時間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