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熱鬧了好幾日,崔家糧鋪的名頭也算是在京城里傳了出去。
不得不說的就是那王家管事,當(dāng)日剛帶著人回去,就著急忙慌的把包子饅頭給送到了老夫人院子里。
聽說是幾個街面上買回來的包子饅頭,伺候的婆子們還有些不耐煩。
這大家都想討老太太的開心,爭搶著送了許多的東西過來,就這樣普普通通的包子饅頭,外面的哪里有自己家里做的好。
剛想叫王管事給拿著出去,老夫人卻已經(jīng)聞到了這香味,發(fā)話叫她送了進(jìn)去。
這下子婆子們都不敢再有意見,趕緊接過王管事手中的油紙包進(jìn)去了。
老夫人好些天都沒有正經(jīng)吃飽飯了,這次聞著這股子清香味,一口氣吃了一個包子和一個饅頭下肚。
王管事的心中高興,知道事情成了,又趕緊叫小廝把剛剛買回來的精米給送去小廚房,熬出一鍋軟糯香甜的白米粥送了進(jìn)去。
據(jù)說自從王老夫人吃過這一餐,就徹底的愛上了崔家糧鋪的米面。
只要是這種米面做出來的飯食,她就胃口大開,吃的十分的香甜。
幾天下來之后,整個人的氣色都變好了很多,人也精神了起來,再也不存在之前那病懨懨的感覺。
王大人高興不已,當(dāng)即宣布把主子們吃的糧食全部換成崔家買來的糧食。
解決了主子們的一大難事,王管事不但得到了豐厚的賞賜,還被主子們提拔重用,也是十分的得意。
這種情況還有很多,第一天那些管事們買回去的糧食只要是煮了出來,吃過的人無不被它的清甜口感所征服。
大家都是有頭有臉的人,不過是稍微貴些的米面,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實力,好吃就買唄。
所以很快,崔家糧鋪的糧食就風(fēng)靡了大半個京城,能吃上崔家的糧食,仿佛都要比別人高上一頭似的。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忙碌,崔家磨坊也正式成立了起來。
磨坊需要用到的人手,崔大舅聽從許清河的意見,全部都是從錢大那里買回來簽了死契的人。
這些糧食可容不得別人動什么手腳,即便是外人說的再好,也沒有把賣身契捏在自己手里放心。
磨坊正常運(yùn)轉(zhuǎn)之后,崔大舅的糧鋪也穩(wěn)定了下來,因為生意紅火,干脆請了李宵和鐵蛋兩人長期過來幫忙。
沒幾日就發(fā)現(xiàn)需要送貨上門的糧食太多,即便是鋪子里加上崔大舅自己,已經(jīng)有了五個人,還是忙不過來。
李宵推薦了那個叫黑牛的男人,崔大舅也想起了那個力大如牛的黑臉漢子,立馬就讓李宵回去喊了他過來。
有了黑牛的加入之后,崔大舅也算是輕松了很多。
因為之前送了那些包子饅頭的事情,這些天經(jīng)常有人過來問還有沒有,人家也不想白要,打算掏銀錢購買。
雖然他們從店鋪里買回去的白米白面口感也很是不錯,但是總感覺到自家做的沒有當(dāng)初在崔家領(lǐng)的好吃。
來問的人多了,崔大舅也有了別的心思。
要知道那包子饅頭之所以味道好,也跟林氏的手藝脫不開關(guān)系。
經(jīng)過這些日子的打交道,崔大舅跟林氏也熟悉了起來,眼看著天還早,當(dāng)即就把手中的活計交給兩個兒子,自己慢慢悠悠的往城北而去。
兩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商量的,反正第二日一大早,崔家鋪子外面又支起來一個大桌子,上面放了高高的兩排大蒸籠。
隨著蒸籠一次次的打開,之前那股子熟悉的香味又迅速的蔓延開來。
“掌柜的,今兒個咋又蒸包子了?”
有人從鋪子門前過,聞著這濃郁的香味,笑著問了一句。
“莫不是還要白送三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