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國軍的 60 架轟炸機,在 400 多架戰斗機的護航下,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飛行,終于抵達到了京都府上空不遠處。
為了防止救國軍的空軍偷襲,賊寇的每個機場都派出了大量的偵察機,只要天一亮就進行了不間斷的巡邏。
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前發現救國軍的空軍,從而能夠及時做出反應,減少損失。
陸天浩也曾考慮過讓自己的空軍進行夜間空襲,但他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原因有很多,首先,只有 b29 超級空中堡壘具備夜間作戰的能力,而其他的飛機在夜間的作戰能力相對較差。
其次,飛機場所占的面積較小,如果在夜間進行轟炸,很容易找錯目標,導致誤傷自己的百姓。
這些因素使得救國軍的空軍,無法輕易地對賊寇的飛機場進行夜間空襲。
此外,即使是 b29 超級空中堡壘,其夜間作戰能力也有限。
在夜間,飛行員的視野受到極大限制,難以準確判斷目標位置和距離。
同時,夜間的氣象條件復雜多變,如云層、大霧等都會影響飛行員的視線,增加了誤判的風險。
因此,雖然 b29 空中堡壘可以在夜間執行任務,但實際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最后,夜間空襲還面臨著一個重要問題——導航。
在夜間,飛行員很難依靠地表和自然環境進行導航,需要依賴雷達和導航設備。
然而,這些設備在夜間的精度和可靠性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可能導致飛行員迷失方向或無法準確找到目標。
這對于執行夜間空襲任務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綜上所述,盡管陸天浩曾考慮過讓空軍進行夜間空襲,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還是決定放棄。
賊寇的偵察機,雖然被救國軍的空軍擊落了不少,但仍舊是有不少的偵察機逃脫了,并且把消息傳回到了賊寇的空軍基地?
收到消息后的賊寇空軍基地,立刻進入了高度戒備狀態。
他們迅速起飛了一批戰斗機,試圖攔截救國軍的轟炸機群。
雙方在京都府上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空戰。
救國軍的戰斗機性能優越,并且雙方的飛機數量相差不大,救國軍的轟炸機又具有自保的能力。
一場不對等的空中戰斗激烈的展開了。
雙方的機群剛一交火,就有五六架列強的飛機被擊落了。
這幾架飛機拖著長長的黑煙,向著地面墜落而去,飛行員進行了緊急跳傘。
飛機落地后發生了大爆炸,耀眼的火光伴隨著濃濃的黑煙,沖天而起。
在激戰中,救國軍的一架轟炸機不幸被擊中。
機長當機立斷,下令全員跳傘。
但此時,轟炸機正處于敵陣上空,跳傘意味著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下。
然而,戰士們沒有絲毫猶豫,毅然跳出機艙。
他們在空中拉開降落傘,盡量向著沒有敵人的區域降落。
幸運的是,機組人員全部安全著陸,他們聚集在一起,并迅速隱藏起來。
十幾名機組人員,他們最少都是特種兵的存在,兩名駕駛員更是兵王的存在。
他們自身攜帶了大量的槍支彈藥,雖然只有十幾個人,但是他們的備彈量,卻是有幾千發子彈。
憑借著他們的作戰能力,沒有個幾百人,根本就拿不下他們。
空中的戰斗還在繼續,賊寇和列強的飛機不斷的被擊落。
救國軍的飛機偶爾也有被擊落的,跳傘的飛行員,都是選擇降落在了沒有敵人的區域,并且迅速的躲藏了起來。
有兩名飛行員,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