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個書院可以學到一技之長,而且一年只需要交一兩銀子,我們家兩個孩子,剛好送來一個學縫紉、一個學炒菜,等學成了還能去蘇家的鋪子里做工,真是一件大好事啊!”
“可不是嗎?我是送我弟弟來的,之前跟著我們在鄉下種地,一年到頭都掙不到幾兩銀子,等我弟弟讀完書,就能到縣里蘇家酒樓去當個賬房先生,一年好幾兩銀子可以拿呢!”
“聽說這里吃飯和住宿縣衙都給補貼,算下來,學習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錢,孩子在家里也要吃飯的,這里的飯菜還是蘇家酒樓的大廚師來燒的,肯定比在家里吃的好。”
“要我說啊,最好的就是女孩子也能來書院讀書,而且專門說了,女孩子讀書的費用全部由蘇家來付,只要家里給準備吃飯和住宿的錢就行了。我看今天送女孩子來的至少有二百多人,那蘇家可真是大善人啊!”
“閨女,你可得好好在這里讀,聽先生的話,等學好了,就到蘇家的鋪子里去干活。你表姑父的堂姐的女兒是蒙山村人,說在蘇家鹵味鋪子里干活,一個月有一兩銀子呢,只要干一個月,一年的飯錢就出來了!”
“要我說啊,最好的還是縣老爺給我們這些貧苦百姓一個讀書的機會,在別的書院讀書,一年少不得要十兩銀子呢!”
……
百姓們在下面竊竊私語,都在說在書院讀書的好處,見時間差不多了,徐縣令上臺說了幾句話,便邀請蒙城知府、當地有名望的幾位夫子,以及蘇正剛一起上臺,舉行揭幕儀式。
“青山縣技術書院”幾個鎏金大字,在十月微涼的秋風中,給現場所有人都注入了一股熱氣,讓大家對未來美好的生活充滿了憧憬。
等揭幕儀式結束,蘇正剛拿上來一塊一米五左右的牌匾,上面寫著:“蘇氏助學金一萬兩”,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著蘇正剛說話。
蘇正剛清清嗓子,說道:“眾位鄉親,為感謝蒙城州府、青山縣衙為百姓建立這所技術書院,蘇家特捐贈一萬兩助學金,獎勵學業優秀的學子。
蘇家還在此鄭重承諾,所有入學女子的學費都由蘇家出,只要技術書院開辦一年,便出一年,開辦百年,便出百年。
家里有閨女的,以后也能好好培養,可不能不把閨女當人,隨意磋磨了!”
說完,下面的百姓都熱烈鼓掌,有些更是眼眶濕潤,尤其是母親或者姐姐送女兒和妹妹來的,更是哭的稀里嘩啦。
很多人都是因為家里窮,把女孩子從小就賣去當奴仆,或者很小就送人換糧食,女孩子的地位明顯比男孩低。
而現在,蘇家給了這個機會,哪里能不讓人感恩的呢!
蒙城知府和徐大人也沒想到,蘇家捐了一個近五千兩的田莊之后,居然又慷慨的捐出一萬兩助學金,二人為官以來,還是第一次深深反思,自己寒窗十年考取功名為官的意義。
等儀式結束,眾人都有序排隊報名,當天就能入住。
蘇家也全力以赴做好后勤工作,飯堂準備了熱騰騰的飯菜,分了兩個價位,有錢的可以選貴的,沒錢的可以選便宜的,但是都保證有葷菜,送孩子來的大人們看到比家里還豐盛的菜肴,既開心又放心。
按照所報科目拿了住宿的牌子,到住宿區辦理入住的時候,明亮干凈的環境更是獲得了眾人的稱贊,真是比在家里住的還好。
住宿分為四人間、六人間和八人間,每個房間都有一個浴室,不用再跑到外面去解決生理問題。
每一個住宿區還配有兩個專門管理的門房,這是從鎮北王府送來的傷兵里面挑選出來的,雖然身體有一點殘疾,但是不影響做事,門房這里每天都會燒開水供應,如果學子要用開水,就拿水票來換。水票可以直接購買,非常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