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嫂給的荷包,甜寶的荷包里面是銅錢,她的是兩個瞅著像小魚的銀錁子。人多,不好細(xì)看。
用過朝食已是巳時,該是前往顧家祠堂祭祖了,也就是所謂的‘見廟禮’,新媳要跪拜祖先,上族譜了。
之前剛聽說這一天還有‘見廟禮’的時候,周半夏還驚訝了一下,這點習(xí)俗又和歷史上的不一樣了。
顧家祠堂和周家祠堂一樣,河道支流經(jīng)過半個村子,河西周姓,河?xùn)|顧姓,兩姓聚族而居,祠堂分別在中心地帶。
今日除了作為新婦的周半夏和顧四郎之妻方婉,是能進(jìn)祠堂祭拜先人,族中所有女子都只能在外面靜候。
周半夏跟著顧文軒,前面依次是顧老爺子、顧揚文和顧揚武(顧二柱)、顧大郎和顧二郎,以及顧四郎兩口子。
剛進(jìn)祠堂大門,顧家族長和族中長老已在,還有好幾位一早而來幫忙的堂伯堂叔族叔便接過帶來的供品。
在供奉先人牌位的堂間,跟顧老爺子他們跪拜祖先,一套程序下來被記入族譜,她便成了顧文軒之妻顧周氏。
今天輪到三房當(dāng)值干家務(wù),三房還沒有娶兒媳,但閨女有倆,中午飯便是她們娘仨準(zhǔn)備,忙得很是樂呵。
周半夏心想昨天剛辦酒席,天氣冷剩菜肯定有不少。加上中午男人回來少,再熱些饅頭,活兒更輕松樂的。
只是等三天后,第一次吃點滿是渣的窩頭,她才明白根本不是這么一回事,雜糧饅頭在顧家已排在細(xì)糧之列。
此時想到又不是富貴人家注重養(yǎng)身,每日三餐,還得點心宵夜。農(nóng)戶人家除了農(nóng)忙時,也就一日兩餐。
辰時用“朝食”,申時用“晡時”。顧家午飯再湊合已經(jīng)不錯了,由此可見老太太管家不拘于形,不役于心。
這一頓午飯還有著和早飯不一樣的地方。家中女眷除顧老太依然在堂屋就餐,如顧文軒所言,回歸到灶房了。
灶房很大。
許是家里人多的緣故,除灶臺,案板,碗架柜和兩口水缸等占用一部分空間,擺大桌子的地方也寬敞。
收拾的很是干凈,連靠墻角落擺放著的大甕小甕、壇壇罐罐也是少有灰塵堆積,還擺放得井井有條。
就是現(xiàn)在天氣還好,等到三九天,空間大,靠灶火和火盆取暖,只怕起不了多少作用,水缸凍上不稀罕。
用過午飯,周半夏也沒心思去想旁的了。“是想娘你和大嫂帶我走走,又不知大嫂進(jìn)門有沒有去。”
穿越到大梁國從落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