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格森的生活不是世外桃源,廠區里彌漫著混亂的元素。弗格森說,“在外人看來,衰落的高灣社區很像電影《教父》中世紀初紐約的貧民窟。我上的第一所學校是格拉斯哥評價最差的,有犯罪記錄的男孩比例最高。蘇格蘭最后被判絞刑的殺人犯,就是在我們附近的一條街上持刀殺人。那個被害者我們也認識,他是我俱樂部隊友的叔叔。聽上去是不是很恐怖?高灣是不是到處都充斥著暴力與殺戮?不,那只是小概率事件。我的童年并沒有籠罩在恐怖的陰影中。”
弗格森說:“我實際上根本不知道這些可怕新聞,小孩子不會接觸到這些。我當然也知道生活不是只有開心地玩耍。我的表弟克里斯多弗有小兒麻痹癥,他住在高灣的萬洛克街,我們小伙子認為無法無天的地方。有一次他被幾個孩子蓄意欺辱,我的姑媽就叫我去幫忙。我立即叫上小伙伴們一起為表弟出頭,逐個找上門去打架,幫表弟出氣,那些欺負我表弟的家伙們望風而逃。”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和弗格森一起成長的都是船工子弟,后來都走向了不同的城市和生活。有些人后來進了監獄,或者有人酗酒而成了醉鬼,但大多數人還是長大之后找到不同的工作,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弗格森說:“我當然不同意從小生活的地方是犯罪天堂,我們大多數家庭都有一種工人階級的道德標準,父母們自己就是很好的示范,他們會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更加重視。我的大多數朋友都在這種鼓勵下走上正路。但是不可必免地有一些人沒有勇氣抗拒誘惑。這樣的情況全世界哪里都一樣。”
弗格森的特殊之處在于他父親。父親很小就帶他走上了足球道路,讓他從小就喜歡足球,走上職業足球之路。
弗格森的父親是一個資深的足球愛好者,曾經加盟貝爾法斯特的格林特蘭隊。他在一生中最驕傲的成就之一,就是游說格拉斯哥市政府在高灣地區成立一個足球俱樂部,專門培養青少年投身這項運動中。這個漢米爾頓山俱樂部后來贏得了蘇格蘭少年組的冠軍,培養的左邊鋒凱斯基成為流浪者隊明星,在蘇格蘭紅極一時。
父親不僅讓弗格森從小就熱愛足球,還給了弗格森的良好教育和生活。弗格森非常感激自己的父親,后來專門給自己的第一匹賽馬取名為“昆士蘭之星”,以紀念當年他父親曾經建造過的船舶。在曼徹斯特定居之后,他也把家定名叫“費爾菲爾茲”,那是他父親任職過的造船廠名字。
弗格森小時候生性跳脫,熱愛自由,并不喜歡讀書。同學們都認為他非常聰明,敢于大膽爭取自己喜歡的東西,性格非常要強,而脾氣則十分火爆。盡管大多數同學都很喜歡他,但從來沒有人認為弗格森是個乖學生。弗格森從小喜歡運動,特別熱愛足球,喜歡冒險,喜歡模仿球星們做各種高難度動作,早早加入學校足球隊。
多年后弗格森的同學如此回憶:“阿歷克斯踢足球并不厲害,他個子太小了,體重不夠,速度也沒有……但他真的熱愛足球,很積極地踢球。”
“弗格森個子矮小,身體瘦弱,沒有任何存在感,我不記得他入選過學校足球隊。”
同學們認為弗格森難以在一眾身材高大、身體強壯的同學中出類拔萃,但弗格森堅持認為自己才是學校足球隊里最出色的一員。
放學之后,弗格森和小伙伴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廠區里閑逛,游戲,踢球。除了自己踢球,他們也還經常和廠區里的小孩子們進行比賽,隨著比賽而來的有一大堆的爭執、吵鬧和打斗……弗格森的回憶說,“在社區里面,我受到的‘教育’很好,那就是自強不息。我們所做的事除了踢足球就是打架,特別是因為踢足球而引發的打架,簡直是每天都會發生,每次都有不少人參與。那時候球場的犯規幾乎每一下都會惹來爭執,沒有誰能夠服氣。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