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這一群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從古至今,隱士不僅僅是逃避現實的隱居者,他們還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力量。通過閉門靜思、養精蓄銳,隱士們在文學、哲學、藝術等領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研究周易預測和策劃的朋友,到一定高度,一定知道一本書:《易隱》。紀中石從2012年1月28日開始研究這本書,在2014年寫《易品三國》過程中,認為《易隱》的作者曹九錫和書名《易隱》,一定有更深的內涵。
從字面意義上看,“易”意味著簡單、容易,同時也指變化和交換;而“隱”則表示隱藏、不顯露。這種結合展示了一個既追求簡約和易于理解,又不乏深層次、不輕易顯露的智慧。
還有一種觀點:《易隱》的命名寓意著作者將易學中的隱秘之術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應用。
易隱作者認為:占卜是隱士們假托預測來表達自己志愿和思想的工具。對于隱士而言,占卜不僅僅是尋求與自然、宇宙之間聯系的橋梁,還是一種傳達個人哲學思想和人生理想的手段。通過占卜,隱士能夠將自己的見解和智慧嵌入到看似神秘的預測之中,引導人們反思自身的處境和未來的方向,從而傳遞出他們對于生活、社會以及宇宙規律的獨到理解。
《易隱》在易學領域中的價值在于,這本書不僅輯錄了歷代易學名家的言論,還結合了先天易學的精華,如斗數、八字、河洛、太乙等,形成了一個集多種預測模式于一體的高級易學體系。這對于研究易占學說來說,無疑提供了一種更為綜合和宏觀的視角,有助于學者們更全面地了解易學預測的深層次內容。
“隱”字可能含有隱蔽、深奧之意。考慮到《易隱》書中涉及的預測方法繁復難懂,使得普通讀者難以輕易領悟,因此“易隱”的名稱也透露出了書籍內容的深奧性。也就是說,作者可能在暗示,易學中的這些“隱”藏的知識和技巧是需要一定的修為和領悟力才能洞悉的。
研究易隱,需要知道作者曹九錫的九錫這個概念。在研究《易隱》時,了解“九錫”的概念是重要的,因為它不僅是古代皇帝對大臣的最高禮遇,也與作者曹九錫的名字有關聯。
九錫的內涵包括:
一曰車馬,指金車大輅(lù車轅上用來挽車的橫木),和兵車戎輅;玄牡二駟,即黑色的公馬八匹。其德可行者賜以車馬。
二曰衣服。指袞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ì 鞋一雙。 能安民者賜之。
三曰樂則。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樂者賜之。
四曰朱戶。指紅漆大門。 民眾多者賜之。
五曰納陛。有兩種說法。一是登殿時特鑿的陛級,使登升者不露身,猶貴賓專用通道。二是階高較矮的木階梯,使登階別太陡,這兩種說法都不甚具體。能進善者賜以納陛。
六曰虎賁(bēn)。守門之軍虎賁衛士若干人,或謂三百人;也指虎賁衛士所執武器,戟、鎩之類。能退惡者賜虎賁。
七曰宮矢。指特制的紅、黑色的專用弓箭。 能征不義者賜之。
八曰斧鉞。 能誅有罪者賜之。
九曰秬鬯(chàng)。指供祭禮用的香酒,以稀見的黑黍和郁金草釀成。孝道備者賜之。
首先,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受九錫的人是王莽。王莽通過逐步提升自己的權力,最終實現了篡位。他在攝政期間,利用儒生的支持和社會輿論,為自己謀求“九錫”,從而為篡位鋪平道路。
其次,曹操也是九錫的受賜者,盡管他自己并未稱帝,但他的兒子曹丕繼受了其權力基礎,并最終建立曹魏。此外,孫權在被曹丕封為吳王時也受了九錫。
再次,司馬昭在掌控曹魏朝政后,也被加了九錫,盡管他未能親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