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者竟是朱儁,他赤膊上身,背上背負(fù)著一捆尖銳的荊條,每一步都顯得異常沉重。這一幕,讓曹操、袁紹、袁術(shù)三人的臉色瞬間變得復(fù)雜,驚訝、疑惑交織在一起。
“朱將軍,您這是……”李楓收起笑容,目光中滿是不解與疑惑。
朱儁深深一揖,聲音低沉而堅定:“朱某昔日固執(zhí)己見,險些誤了大事,今日特來負(fù)荊請罪,望將軍寬恕。”他的話語中透露出無盡的悔意與決心,仿佛要以此舉洗刷過往的偏見與錯誤。
皇甫嵩緊隨其后,面色凝重:“我皇甫嵩,亦因張讓之事,對將軍與孟德有所誤解,今日亦在此請罪。”他的加入,讓這份歉意更加厚重,也讓營帳內(nèi)的氣氛達(dá)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
這一刻,李楓的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他深知,這不僅是一場負(fù)荊請罪的儀式,更是團(tuán)隊間信任與理解的重生。在這亂世之中,唯有團(tuán)結(jié)一致,方能共克時艱,開創(chuàng)輝煌。在古老的京城中,時光仿佛被一抹奇異的色彩輕輕勾勒,皇甫嵩的聲音如同晨鐘暮鼓,回蕩在眾人耳畔,隨即他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tài),單膝跪地,目光堅定地投向了李楓,這一幕,猶如歷史畫卷上突兀而鮮明的一筆。
曹操,這位智謀過人的梟雄,眼中閃過一絲驚異,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穿梭在李楓與張讓之間,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李楓的崛起,背后雖有張讓的推波助瀾,但更多的是李楓憑借自身卓越的功勛贏得了地位。而自己,作為宦官之后,竟意外地與李楓站在了相似的立場,這種微妙的共鳴讓他心中五味雜陳。
正當(dāng)曹操沉浸在復(fù)雜的思緒中時,皇甫嵩的舉動更是出乎所有人的預(yù)料——他竟向李楓請罪!這一幕,對于僅僅是個騎都尉的曹操而言,無疑是震撼的。他意識到,這一切的背后,都源自于李楓那不可小覷的影響力和人格魅力。一股暖流悄然在曹操心間涌動,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此刻,門外傳來一陣輕盈的腳步聲,袁夢婷、程瀟、程小依、孫芳芳、高月梅、朱一文以及梁天安等人相繼而至,他們本欲上前寒暄,卻因眼前這突如其來的莊重一幕而駐足不前,目光中滿是好奇與敬畏。朱一文更是張了張嘴,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只是靜靜地觀望著這一切。
李楓的目光,如同深邃的夜空,最終輕輕落在了朱儁身上。他的聲音溫和而有力:“皇甫將軍,請起吧。昨夜的月光下,我們已將對過往的恩怨輕輕放下,至于孟德……他的路,還需他自己去走。”言罷,他的眼神轉(zhuǎn)向曹操,那是一種信任與鼓勵的交織。
曹操見狀,哪敢有絲毫怠慢,連忙上前,雙手穩(wěn)穩(wěn)地將皇甫嵩扶起,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容:“黃甫將軍言重了,些許小事,不足掛齒。”這一幕,不僅是對皇甫嵩的尊重,更是對李楓寬廣胸懷的深深敬意。
接著,皇甫嵩的目光又轉(zhuǎn)向了朱儁,語氣中帶著幾分玩笑與認(rèn)真:“朱將軍效仿古之廉頗,英勇可嘉,但也得尋個藺相如般的智者相伴啊。我不過是個略懂皮毛的武將,怎敢受您如此大禮?”李楓則輕輕搖頭,巧妙地避開了朱儁的跪拜,心中暗自思量:若是在昨日接風(fēng)宴上,你我能共敘舊情,或許今日又是另一番光景。如今廣宗城破,你此刻的到來,更像是一場遲來的道歉,卻也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李楓的心中,并非沒有波瀾,但他深知,自己并非圣人,無法輕易原諒所有的過錯。然而,在這權(quán)力與忠誠交織的舞臺上,他更愿意以智慧和寬容,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篇章。在那片被夕陽染得金黃與紫羅蘭交織的戰(zhàn)場上,朱儁的腳步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無形的針尖上,他穿著那雙不合腳的小鞋,卻走得異常堅定,仿佛每一步都在無聲地宣告著不屈。而這一幕,在李楓輕輕一側(cè)身的優(yōu)雅避讓下,更添了幾分戲劇性。朱儁的臉色,如同暴風(fēng)雨前的天空,由青轉(zhuǎn)黑,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