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二弟聽聞此言,立馬換了個思路:“實在沒時間,我就先去將條石定了,這樣早點送來就能先建房子了。”
顧母聞言也是贊同的:“這樣就很好,其它的慢個一天也沒事,事情是做不完的,別把自己逼太緊。”
顧姑媽也跟著點頭,可惜,兩做娘的想得再好,也抵不過倆孩子是個急性子。
等回去后,顧二弟將事情一說,顧雪梅道:“那還不簡單,一個人忙活不過來,咱兵分兩路唄。
落戶和打申請是一個方向,二弟你去忙活,這定條石我去辦了,要是有時間我再去定瓦面,沒時間明個再跑一趟。”
顧二弟也同意這么干:“這樣也行,家里也就這些事,是著急干的。”
至于瓦面的事倒真沒那么著急的,反正是最后才用到的,實在不行,還可以先用茅草頂著。
兩人有商有量的,顧姑媽也懶得管了,只管道:“得咧,外面的事交給他們小的去忙活,我下午帶你先去樓山外圍認認地。”
顧母點頭:“這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姐,你可得好好教我認認當地的野菜、蘑菇啥的,認得多以后不挨餓的時間就少。”
顧姑媽拍著腿,樂了:“這有什么難的,你也就才來,等多待段時間,啥不認識啊,這段時間咱都上山,我教你。”
中飯就他們四個,也沒弄多復雜的,簡簡單單吃完,姐弟倆就出門辦事去了。
等他們一走,姑嫂倆也提著背簍串門去了,顧姑媽:“我跟你說,去那山上還是得多叫幾個人才熱鬧,不然,靜悄悄的,心里都發毛。”
顧母點頭:“都聽大姐的,正好我也認認人。”
顧姑媽帶著顧母一行走,一行嘮嗑,就這么的,去了四五家后再出來,身旁又跟著六七個,背著背簍的大娘大嬸們。
一路上說說笑笑的,好不自在。
姑嫂倆悠閑度日,出門辦事的姐弟倆倒是累成了狗,顧雪梅上氣不接下氣道:“二弟,你趕緊找到工作,然后把老家的賣了。
這樣起碼能拿輛舊自行車出來,再這么走下去,我腿都得細半分。”
顧二弟也是氣喘吁吁的:“我咋覺得這邊的路,格外長些呢,這才走了多久啊,擱家里還沒來感覺呢。”
“他們這路又長又直溜,總覺得自己走了老遠,所以才覺得累。”
其實就是心理暗示的結果,也是兩人才來,不熟地,不然沒這么大的感覺。
又走了二十分鐘,兩人分道:“得了,我去隔壁大隊,你去鎮上吧!”
就顧姑媽說的,這地還算出行方便,走出大隊的范圍,往前再走個十來分鐘,就是鎮郊,這里有幾個鎮辦工廠。
后來因為在這發現了大量的礦產資源,鋼鐵廠、機械廠紛紛在這辦了附屬工廠,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比主廠差了。
連帶的幾個鎮辦工廠也借著這股東風,鳥槍換炮,成了支柱產業。
而這里雖然行政劃分為鎮,但其實真挺繁華的,穿行過工廠再往前走二十分鐘,就是鎮政府,也就是現在的公社。還有很多部門在這一塊也設了分所。
所以顧二弟到了這,先去派出所把落戶的事給辦了,跑上跑下的把資料送到對應的部門存檔,一個小時后,拿著各部門寫的字條,換成了新的戶口簿。
顧二弟拿到手后,先是翻看一番,沒發現謄抄有誤的地方,才道謝出門。
然后就是去專管井下作業的部門,將打井的申請給提交了,送了兩包煙的情況下,得到二十天后,排到他的確切消息后,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二十天,到那時房子也建好了,正好可以開始打井。
顧二弟的事情就算是圓滿完成。
顧雪梅和顧二弟分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