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等等很多基礎建設都是虧本的。高鐵在2023年虧損總額達到了1000億。高速公路沒有找到2023年度的具體數據,但是高速公路建設貸款余額為.4億。他們不僅虧本,還虧的厲害著呢。
但是高鐵和高速公路這些他修建本身就不是為了賺錢,他雖然本身運營虧損,卻帶活了沿線各個站點城市的經濟,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不能單單只從一方面來看。
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地方官員他們一個個都會拼命爭取在自己所在地建設高鐵,為什么?因為建高鐵可以把當地經濟拉起來,經濟起來了可不就。(那個懂得都懂哈)
這個離生活太遠了,我再說一個例子,婚嫁。
你和別人相親,有的地方會說,我們村口是主公路,以后發展前景就在那擺著呢!這算一個優勢,就這么現實和生艸。
高鐵和公路帶來的影響就這么赤裸裸。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戰爭了,高鐵平日里是民生,一旦戰時那可就不好說了。
春節是我們最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這個時候在外的游子都會回家,在今年我國春運期間,累計發送旅客4.84億人次,平均每日發送1208.9萬人,其中一天最多發送旅客1606.7萬人,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3.95億噸。
如果真的發生戰爭,全國動員運送士兵和物資,光鐵路一日就要運送多少士兵和物資,更不要說全國的高速公路,公路還有臨時征調的飛機了。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好嗎?
所以即便是虧本,也要發展高鐵這些民生建設。平日為民,戰時為軍。”
(PS:
1.宋朝因為前三個皇帝的休養生息,加上推廣南北作物交流。人口得到了迅速增長。到公元1200年,專家推測(劃重點)當時的人口超過了1億。
等到了清朝,從國外傳入的紅薯,土豆,玉米,花生等農作物開始大規模種植。加上雍正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到乾隆六年人口首次突破1億大關;乾隆二十七年突破2億大關;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億大關。等到了道光三十年,人口直接高達4.3億。(來源百度)
所以古代要拼人數的話,明清兩朝的人口優勢實在是過于明顯。
2.高鐵和高速公路虧損數據來源于百度。
3.春運數據來源澎湃新聞2024-03-06的新聞,由記者從國鐵集團獲悉。
以后整章的數據和一些解釋會統一放到章節末尾。)
直播:給老祖們來些新震撼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