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姓十家”在唐朝有多強?
自己家出了個皇帝這要放到一般人身上得開心死,就算是同姓也想攀扯上關系。但正宗隴西李氏壓根看不上李淵這一支,我什么檔次,你什么檔次?發達了就想攀個關系,也不看你配不配。”
(李唐皇室的起源,歷史學界并沒有達成一致的結論。這里采用的是李淵這一支出自趙郡李氏。)
“你開玩笑的吧!那可是皇帝老爺,他們都不放到眼里。”一條條彈幕飄過。
“大家都聽過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句話吧!從魏晉到隋唐皇帝那是換了一茬又一茬。只有這些士族屹立不倒。甚至在東晉時期司馬家的皇帝在這些士族手里跟傀儡一樣。
千古一帝李世民為了打壓這伙人讓手下人編撰《氏族志》結果經過下面人的認真排序第一名是博陵崔氏。
光崔氏在唐朝就有二十多位宰相,張氏裴氏各十七位宰相,普通官員更是數不剩數。無數大臣想要和這幾家結為親家,就連皇室都想和這些士族聯姻。”
“那他們這么厲害怎么消失了?”又是一條彈幕飄過。
“這個就不得不提起黃巢了,黃巢他是一個富N代,家中世代以販鹽為生,自幼習武學文。數次科舉連年不中,到底是黃巢能力不行,還是唐末科考的水太深我們也無從了解。
被科考折磨的黃巢放棄了科考并提詩一首“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回到老家的黃巢因為官府強行收租和大旱起兵造反。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后世的人們,打進長安的時間要比考進長安的時間短的多。
當黃巢帶兵來到這些士族面前時,這些士族還以為黃巢能和以前一樣,不管你哪家當皇帝都要找我來幫你治理天下。誰知道黃巢壓根不帶他們玩,直接殺了個血流成河,自此那些門閥士族就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了。”
這么簡單粗暴的嗎?該死的誘人,可惜我不能拿來用。唐朝皇帝們一個個震驚不已,不過看來這個叫黃巢的下場好不到哪里去。誰不知道這些士族把持朝政,但沒辦法呀,就算是科考一年才能出幾個寒門學子。說多了都是淚。
士族們一個個死死的盯著屏幕,黃巢嗎?就你還想科舉,這輩子是沒可能了,要是能讓你考上,我們這些門閥的臉面還要不要了。
“好了,我們回到李治的身上,在發現下旨禁止通婚這個法子沒用后李治換了一個法子。只要我再開一條路讓那些有能力沒有通道的人走這路上位,自然就能削弱這些門閥士族的地位。
這條路就是軍功,在永徽六年,高麗和百濟再一次打了起來。這次李治選擇了出兵,提拔不是門閥士族出身的蘇定方等人,借此機會告訴世人只要你有能力,愿意聽我皇家的話,無論出身高低都能名揚天下。
在他的一番努力下唐軍勢不可擋,先后滅了西突厥、百濟、高句麗,使唐朝版圖達到最大。
不幸的是李治的身體狀況卻一日不如一日了特別是在顯慶五年以后,經常頭暈目眩,甚至嚴重到不能處理國家大事,好不容易干掉了那些權臣,怎么可能再讓他們手握大權,太子還過于年幼,于是他開始教導武則天處理朝政。
夫妻二個人開始時配合的相當不錯,一起打壓貴族,鞏固皇權,開疆擴土,發展國力。李治為天皇,武則天為天后。
可惜,李治死的太早了,或者說對比他一手養出來的武則天他死的太早了。
在臨死前他將太子李顯和國家大權交給武則天“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
李顯這個人歷史上的著墨不多,畢竟他在位時間實在是說不上長,他上位后重用韋后親戚,并說出了“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這句話被傳到了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