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干送來的報告讓曹操很苦惱。內容是蔡瑁和張允背叛了他,但曹操無法判斷其真假。
“我對這樣的信毫無印象。這是偽造的。”
蔡瑁這樣申訴,但無論是真信還是假信,在這種情況下,他的辯解之詞都只能是這些。確實,蔡瑁對曹操有不滿,比如對劉琮的處置以及造船延誤而受到的斥責等。
然而,要說他會背叛曹操,與孫權內應到這種程度,還是讓人存有疑問。荀攸和司馬懿也面露難色。如果蔡瑁的背叛是事實,那就是必須斬首的大事。
“龐統先生怎么看?”
“這很難判斷啊。”
連龐統都感到困惑的話,那可能真的沒辦法了。雖然有“疑罪從無”的說法,但現在是戰時。如果關系到曹操自己的性命,在這種情況下,可疑之人就應該受到懲罰。
“只是,作為同樣的荊州人,我覺得他是無辜的。”
“依據是什么?”
“沒有依據。只是,僅憑這封信就斬首有點過分了吧。把他調到有劉琮在的青州不是更好嗎?”
這樣也許比較穩妥。曹操決定采納龐統的意見。
“蔡瑁,雖然你的嫌疑還沒有解除,但你勸降荊州有功。所以這次就不追究了,但解除你水軍都督的職務。你現在就去青州吧。”這是決定事項。蔡瑁別無選擇,只能服從。
如果在這里鬧事,好不容易保住的性命就會不保。當天,蔡瑁和張允就一起前往青州。
看到這種情況,司馬懿很困惑。他一直懷疑龐統的舉動,但這次龐統的應對沒有偏向,給出了公平的意見,做出了出色的裁決。
如果龐統是敵方勢力的人,應該會毫不猶豫地主張處斬蔡瑁。
司馬懿心想,也許對龐統的懷疑只是自己多慮了,他把這個想法記在了心里。
另一方面,龐統根本不知道司馬懿的心情,他只是覺得只要蔡瑁離開這個戰場,就已經是很大的成果了。
如果因為這個計策讓親戚蔡瑁被殺,諸葛亮會不高興,所以他只是請求饒蔡瑁一命。
碰巧的是,司馬懿的疑惑減輕了,這對龐統來說是好事。不管怎樣,蔡瑁被送到了青州,結果周瑜非常高興。
在陸口的本陣,為了打倒曹操,連日來都在進行軍事會議。在會議中,周瑜突然問諸葛亮:“在水上戰中,你認為重要的武器是什么?”這種問題,不用問也知道是弩弓。
諸葛亮察覺到了周瑜特意問這個問題的意圖。很明顯,周瑜是想設個圈套。
“在水上作戰,近身攻擊不容易,所以用弓箭、弩進行攻擊應該是主流吧。”
“嗯,我也這么認為。所以,我想商量一下,你能為我們準備十萬支箭嗎?”在還沒有正式開戰的時候,不可能出現箭不足的情況。
這肯定是周瑜想陷害諸葛亮的陷阱。雖然知道這是陷阱,但周瑜肯定會強行找理由,一定要把這個任務交給諸葛亮。而且根本無法拒絕。
“可以準備,但期限是多久呢?”
“嗯。準備好手藝好的工匠,十天怎么樣?”十天,又是一個不合理的期限。
即使召集很多手藝好的工匠,通常也需要一個月以上才能完成這么大的量。但是,如果不接受這個任務,事情就無法進展。而且諸葛亮還有勝算。
“我知道了,但不要十天,三天我就可以準備好。”
“三天?”周瑜本來是為了讓諸葛亮失敗而故意提出不合理的期限,沒想到諸葛亮又縮短了期限,這讓周瑜很驚訝。但這樣一來,周瑜就正式得到了諸葛亮的承諾。
“三天的期限確定了吧?”
“沒錯。第四天早上我就交給你。”
“為了保險起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