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承乾面色冷峻,心頭已是憤怒難抑,非為自己失誤,實乃惱恨這群無能武夫不堪一問,竟讓程處憂三言兩語問住。
“陛下,屬下職責盡失,就先行告退了。”程處憂看向殿內的文臣武將。
我心中暗自嘆息:“唉,在這朝堂之上,真是令人憋屈啊!哪有在家中那般自由自在?閑暇之時,還能與長樂公主一同游覽山川,那才叫愜意呢!”正當我準備離開時,卻聽李二說道:“且慢,既然來了,就留下來吧,正好一起商議一下征討高句麗之事。你身為左衛大將軍,不妨也來發表一下意見和建議。”他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似乎在等待我的回應。
程處憂嘴角微揚,怎料這事也落自己頭上。
“陛下,我年輕少智,恐怕無法給出良策,還是讓弟子去陪長樂公主吧。”
李二瞪目道:“長樂何需你伴,你現在給我規矩著,整天游手好閑,你身為左衛大將軍,再這般胡鬧,朕不輕饒。”
糟了,竟然遭到了威脅,然而面對帝王加之老丈人的雙重壓力,唯有硬著頭皮承受下來。
不過,程處憂確心生不愿,總覺得置身事中必定麻煩纏身。
“陛下,我這閑散之人,待在這里恐影響眾人,還請恕臣先離去。”程處憂笑道。
李二一聽,頓時目露兇光:“小崽子,你給我安分一些!此刻就老實呆在這,國事豈能兒戲。你這左衛大將軍身份重矣,必須給我留神聽命。”
程處憂看到李二強勢的姿態,明白溜走的計策難成真,于是只能默默遵守了。
“各位大人,高句麗侵犯我邊陲,現與百濟新羅結盟,不出時日便集結兵馬。諸位以為誰能擔此征伐高句麗大帥之重任?”李二目光環視群臣詢問道。
眾人面面相覷,一名將領挺身而出:“陛下,眾將領之中,熟知高句麗者莫如張世貴將軍,他定是合適之人選。”
“沒錯,陛下,張世貴將軍通文識兵,必能勝任。”眾將立刻附和道。
李二點點頭,這亦與他心中所想不謀而合。視線移向打哈欠的程處憂,雖無奈仍問道:“程處憂,你認為誰能最適合這次出征高句麗?”
“當然是陛下了。”程處憂笑道。
嘩然聲響起,全場驚訝地望向程處憂,這家伙居然打算讓皇帝親自掛帥!此事非同小可,皇帝乃是天朝之主,若有何閃失,百口難辯。
群臣面面相覷,紛紛嘖舌,也只有程處憂才有這等膽魄。
“哦,你說本皇是最適合作為大帥?”李二饒有興致地反問。
回想當年馳騁疆場的壯年時光,李二文治武功,半壁江山都有他的汗馬功勞。然則大唐建立以來,他未再踏上過戰場,但心中的馳騁渴望依然強烈。此刻聽了程處憂提出的親征之議,心中頗為觸動。
“呃。”
程處憂一愣:“陛下,我說的是您親征,并非推薦您擔任大帥。這元帥之位,伯父張世貴更為合適。”
聽聞此言,李二不悅起來,這小子耍自己不成?
李二瞪著程處憂質問道:“小子,不讓為朕掛帥,卻又讓我隨行親征,何解?”
程處憂嘿嘿一笑:“陛下此話自然有其道理。高句麗狂妄,對我大唐不屑一顧,很大程度因其易守難攻,地形復雜。大唐進攻定耗時耗糧,高句麗必不會重視,因曾擋過隋朝三次征討,雖皆有緣由,但結局不言自明,隋朝敗北。然而大唐不同,軍隊強健,更勝隋朝。
陛下親征,不僅激勵士兵士氣,堅定我大唐軍人信念,還可心理威壓高句麗,讓他們看到我們的決心。那時再加之百濟新羅兩國協助,我大唐定一舉掃滅高句麗。”
“既如此,我掛帥又有何不可?”李二看向程處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