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處憂目光如炬,朗聲道:“武林盟主,何須猶豫。”
眾人聞言皆對程處憂比出一個劍指,以示不屑,此刻他們唯有此方法表達對這江湖敗類的輕蔑。
而新羅與百濟的將領相顧默然,雖懂大唐語言,卻識不全文字,紙上所書何物,無人知曉。無人轉傳,他們如坐針氈,急于了解書信的內容,好定下計策。
“盟主,這計劃可行,一旦消息泄露于平壤城內,無論是否能夠離散軍民關系,皆能埋下嫌隙,對咱攻打平壤大有助益。”張世貴進言道。
兵不厭詐,此舉雖有背道德,但此時此策最為切實可行,一統高句麗,拓寬大唐領土的時刻近在眼前,連老江湖張世貴都略感心潮澎湃。想當年大隋雄師多次折戟沉沙未能征服高句麗,若此番勝了,他張世貴之功,定會銘記史冊。
“盟主,這車輪之戰勢在必行,可僅憑車輪戰術,無法一舉取勝。平壤城東、南、北、西四門固若金湯,北方最為堅固,南、東雙門其次,唯獨西方較弱。”程處憂看到眾人認同,于是提議道。
李二挑眉看著程處憂:“爾是想讓朕集中兵力攻打西門?”
程處憂搖頭道:“非也,盟主,兩國盟軍的都督在此,不妨直言。新羅率兵圍攻南門,百濟軍攻東門。我大唐國力強盛,負責北方及西方大門。既為聯合作戰,莫如約法三章,誰先攻入平壤,活捉高句麗國王,便賜誰平壤全城如何?”
聞言,群臣皆眉頭深鎖,互相對視,一時難以抉擇。
李二眉頭擰作一團,看透程處憂這少年心中謀劃何為。張世貴等將士亦是疑惑,雖程處憂之計看似有益大唐,西門易于進攻,他們自領主力。然而西門易攻,敵方勢必派大軍嚴防死守,挑戰難度相較其余三門有過之無不及。而且大唐既要防守兩門,無法全力進攻,實力大幅下降。反觀新羅與百濟,則可傾全力猛攻。
這平壤乃高句麗的國都,其重要性非比尋常,因此對于程處憂的決策,新羅與百濟的將領歡欣鼓舞,而大唐的臉色卻并不輕松。
然而眾人皆知,程處憂此番定非輕率之舉,必有打算。經過深思熟慮,李二掃視一圈后言道:“就依計行事。新羅與百濟二將,你們速返營地,準備攻打之事。”
“陛下,我等告退。”
新羅與百濟的統帥帶著麾下士兵告退離場。
新羅百濟走后,大家又將目光集中在程處憂身上,質疑道:“你這小子想什么呢?竟把最難攻克之地留給我們。”
程處憂瞪眼回應:“什么最難,我這是為了咱們大唐好。”
為了大唐好?這話大家都聽得出來,卻仍不明所以。
李二心生疑竇,催促道:“別賣關子了,快說吧。”
程處憂憨笑著開口:“是這樣的,盟主,末將也要加入此戰,西門攻打任務就讓我來接領吧。”
“嗯?你要領兵出征?”李二疑惑,這小子平素躲避戰事,如今為何主動要求領軍?
“您別不信,我十分確定。而且我的兵力需求不多,五千兵馬足矣。”程處憂信誓旦旦地說。
“五千人?”
一眾將領一愣,這數量確實不多。三個月來的征戰使得大唐損失不少兵力,由原來的二十萬,如今僅剩十五萬,雖然尚屬雄厚,卻也損耗五萬。傷者達三萬余人,另有兩千壯士長眠于遼東平原,戰況可謂慘烈。
然,大唐損兵五萬,高句麗則更為凄慘,陣亡已逾二十萬。即使如此,平襄城仍駐扎著十萬精兵。依托城池的有利地形,攻城之戰極為困難。
更何況程處憂僅僅要求五千人。區區五千兵馬,敵人只需派出兩萬便可守住西門,穩如泰山。
“你確定五千人足矣?”李二挑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