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個月里,龍國開啟了從未有過的下餃子模式。
準確地說,這種生產速度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能被激活:戰時!
火箭主體的建造并沒有遇到太大困難,軍工企業外加藍劍協助,1000枚火箭甚至可以提前交付。
K-41星群的地面控制中心也是就地取材,它是由空軍下屬的一個備用遠程預警雷達基地改建而來。
相比上面兩個核心系統,“星群”就有點麻煩了,對比火箭的模塊化流水線式生產,衛星很少有這種大規模建造的需求,而且“星群”衛星基站跟普通衛星無論是在外形還是重量上都有很大區別。
綜合考慮下,軍方聯合航天局在原有導航衛星生產線的基礎上擴大產能。
于是,衛星相關產業的國資背景企業以及配套民營公司被悉數調動起來。
一場聲勢浩大的軍民大合作正式上演。。。
。。。
“截止昨日24時,所有火箭以及星群核心已經按照發射計劃分配的數量運輸到位。
內陸5個航天發射基地以及2艘海上發射船正緊張地準備著明天的發射活動!”
一名上校軍官匯報完畢后,吳老示意他坐下后看向旁邊的中將。
“劉部長,北方已經進入嚴冬了,后勤保障這一塊就交給你們了!”
“放心吧!”
吳老點頭后回過頭,另一名軍官站了起來。
“按照計劃,酒權那邊明天會發射2枚火箭,時間分別是上午8時,下午四時。
海楠航天港是2枚,海上的東方1號,東方2號各自承擔1枚。。?!?
軍官將第一天的具體發射數據匯報了一遍。
按照刑天的要求,發射周期被壓縮到極致,平攤到一天就是20枚左右。
考慮到還要計算維度跟軌道之間復雜的空間位置關系,集火發射火箭的難度遠甚于群射導彈。
吳老邊聽邊戴上老花鏡,他看了看發射計劃里剩余天數各單位的發射任務。
發射頻率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有也只是根據發射場的氣象條件而做出的技術性調整。
“刑天,照著這個發射計劃表進行下去,我國外事機構的熱線恐怕要被打爆了!”
刑天嘿嘿一笑后看著吳老耿直地回道,“回復臺詞我都替您想好了,老三樣:農業、氣象、通訊!”
“哈哈~~~”
刑天說完后,與會的領導們都樂了。
“刑總工的回答沒毛病,反正我們龍國怎么說他們都表示懷疑,那干脆大伙就打明牌好了?!?
“丑國的星鏈計劃所發射的衛星基群數量比我們K-41計劃要多得多,也沒見他們作出合理解釋!”
“就是,這不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嘛。。?!?
在刑天的帶動下,原本的發射前準備會議突然就換了一種氣氛。
吳老作為軍方大佬也沒控場,眾人就在這樣一種特殊的氣氛中繼續進行下去。
。。。
第二天上午八時,隨著酒權衛星基地的第一枚火箭升空,一天二十枚的發射日常終于開始了。
一些零散的發射視頻也被推送到龍國的各大網站甚至是油管上。
發射活動一開始并沒有引起國人注意。
等到第三天的時候,一些航天愛好者便發現了異常。
等到第十天的時候,各大發射場周邊的百姓開始疑惑。
等到半個月過去的時候,龍國乃至全世界各地的網友都坐不住了。
“以前還是一天一發火箭,這幾天怎么突然變成一天幾十枚了?龍國這是提前過年了? 把火箭當煙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