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
帶著滿滿的震撼,伊萬和埃米爾走進了會議室。
對于伊萬這位權利總負責人的到來,袁國光并沒有覺得意外。
簡單的點了點頭,兩人就算是打過招呼了。
畢竟工作和私底下的交情,兩人還是分的開的。
雖然埃米爾也是其中一個小組的研究成員,不過袁國光顯然也清楚他的身份。
所以也是默許了他跟在伊萬身邊當解說。
會議很快開始了。
剛開始,袁國光拿出昨天的初步方案,又額外重點講解了一下。
講的很仔細,就像是故意講給伊萬聽的一樣。
袁國光講的比埃米爾更透徹,伊萬也更能聽得懂一些。
聽完后,伊萬徹底陷入了沉思。
他雖然不懂技術,但此時他也能意識到,這套方案的可行性的確很高。
本來一開始在提出逐月計劃時,俄方內部還有不少人對此并不看好。
畢竟以月球的體量,想要將其改造為飛船的難度也不低。
甚至可以說跟中方的移山計劃也差不了多少。
畢竟移山計劃工程量再大,那也是在地球表面進行操作。
而且也不需要改造整個地球。
可逐月計劃的月球飛船,操作地點卻是在太空。
難度直接直線提升。
而且先不說想要實現這份方案,就必須得先攻克大規模載人航天技術,而且還要攻克太空工程建設科技。
另外還需要太空生態技術、物資運送的太空電梯技術等等...
其中的工程量之巨大,還真不見得比移山計劃低多少。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再加上俄方國內還有別的事情處理。
所以那本計劃書到現在才只寫了個名字,什么也沒有。
因為就連他們國內不少自己人都不看好這個計劃。
可就是這個連他們自己人都不看好計劃,中方的人一來就拿出來高度可行的方案。
這尼瑪,差距要不要這么大?
伊萬沉默無言。
可就在這時,袁國光話音一轉,那投影屏幕上的畫面也是換了一幅。
“接下來,我準備給各位介紹一下我們研究出來的第二種方案。”
“不過在講這個方案前,各位小組的負責人都起來說說吧,昨天的方案你們吸收了多少?現在又到什么階段了?”
會議前的任務總結嘛,大家都懂,也早就有了準備。
昨天下午任務書發下來后,各個小組就已經開始動了起來。
在每個小組里那位中方研究員組長的帶領下,而且任務進度還極其夸張。
似乎這些人身上有什么魔力,能加快小組成員工作效率一樣。
跟著這些人一起搞研究,一些以往很難弄懂的地方,也在對方三言兩語的講解下豁然開朗。
那種感覺,就好比當年上小學時,老師教會他們1+1\u003d2一樣簡單明了。
關鍵是有一些類似的問題,他們以前也不是沒有請教過俄方自己的大佬。
可那些大佬講解起來卻跟聽天書一樣。
甚至搬經典、套公式,反倒整的他越來越復雜。
此時跟中方這些研究院一比較,完全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
短短一個上午,整個實驗室內的俄方研究員就對中方那群人徹底服氣了。
尤其是在中方人員的帶領下,昨天下午才拿出來的計劃書,短短一個上午就完成了將近十分之一!
要知道這可是逐月計劃的十分之一,可不是隨隨便便什么研究計劃。
他